第6版:美·什刹海 PDF版下载

版面: 美·什刹海

五指山上唱歌人


    临别下山时回望,感觉巍巍五指山在向众人依依招手,那也是惜别中的不尽期待。

    ■ 刘泰然

    近日陪家人去了一趟五指山,看到诸多的游人都对《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这首歌曲无比喜爱,一些上了岁数的大伯大娘,有的还是爷爷奶奶辈,他们不论是操东北腔还是巴蜀调,抑或是江浙人的吴侬软语,都会哼唱这首歌。他们在景区的山路上边走边哼唱,还以各种形式,拿着手机搜索出的歌词,或男声或女声,或男女声混合,相拥仰望着五指山主峰,组成小合唱,青山翠谷中飘荡着歌声,流淌着真挚的爱,这让我深受感染。

    这首歌问世已有半个世纪了,歌中自豪雄壮的爱国情怀,鼓舞了几代人,也陶冶了几代人。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为何能久唱不衰?一是词曲的优秀。战士出身的词作家郑南和作曲家刘长安在创作这首歌曲时,并没有登上五指山,也没有见过万泉河,甚至都没有到过海南岛,但他们心中流淌着战士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让“双手接过红军的钢枪,海南岛上保卫祖国”的战士形象如高山一样挺拔,像河水一样柔绵。这样写战士、唱战士和战士唱的作品,出自战士之手也非常正常。歌中海南的山与河“你传颂多少红军的故事,你日夜唱着红军的赞歌”,在这里,山与河都充满了人性化的生动形象。唱山——“我沿着山路上哨所”,唱河——“我沿着河边去巡逻”,让万丈高的雄心和奔腾不绝的滔滔柔情叠加出有着英雄传统的当代军人形象,这样的歌自然有着不朽的生命力。

    其次,歌手深情到位的演绎也功不可没。同是军旅歌手出身的李双江,在演唱这首歌曲中,充分发挥了他的“金子般的嗓音火一样的激情”,使得作品与歌者相得益彰,词曲和演唱均大气磅礴,充盈着战士的阳刚、忠诚和铿锵节奏。所以,当此词作家郑南在2018年因病去世后,李双江专门从北京向郑南的单位和家属致电吊唁,深情表述:“没有这首歌就没有后来双江为民歌唱的厚重之情,从此给双江的歌唱事业修筑了一条康庄大道。我对这位了不起的军旅诗人充满了深深的感恩之情!”某种意义上,这也契合了生活和艺术之间源与流的关系。

    没有到过海南岛,却能写出深受人民喜爱的海南岛作品,就像一湾碧水的琼州海峡水底下,那是坚实的大地,彼此心底的血脉相连从未有过须臾的阻隔。从《红色娘子军》这部作品中也可发现一脉相承的红色情愫。这部作品的诞生,不但揭开了海南人民英雄顽强的革命斗争史,塑造了活生生的女战士形象,其音乐语言、音乐形象深入人心。其中,尤以《娘子军连歌》为甚。“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这是导演谢晋、演员王心刚,以及作曲家黄准的共同创造。由于电影故事片的大获成功,随后又相继开发出同名芭蕾舞剧和交响乐,更是锦上添花。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不但成功地将女战士形象嫁接到“足尖上的艺术”,充分汲取海南黎族女性的生活特征,编舞也让舞台上出现了“倒踢紫金冠”的惊艳浪花,“快乐女战士”的轻松明快同样脍炙人口,观众惊喜地从中国的原创管弦乐作品中依稀看到柴可夫斯基《天鹅湖》中的“四只小天鹅”,却又感觉无比接地气。作曲家杜鸣心最富开创性的贡献,还恰到好处地添加了一首《万泉河水清又清》。这首歌吸收了五指山的民歌元素,舒缓抒情,与《娘子军连歌》形成反差:“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军爱民来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黎族姑娘与女红军战士肩背海南斗笠联袂共舞中,背景衬托着蓝天青山,河水漫流,以及亭亭椰树和婆娑榕树,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和美享受。这首流淌着母亲河深情的歌曲,还出现在近年的春晚和博鳌论坛上,绽放不朽的经典魅力。这部剧也被评为“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至今,中央芭蕾舞团大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国内外演出已经超过3000场次,写下了中国芭蕾舞史上的一段传奇。足见,《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的出现,在时空上有传承,都有水到渠成的必然性。

    到了20世纪80年代,又有一首带有海南风情的创作歌曲经歌手沈小岑的演唱,迅速风靡海内外,那就是《请到天涯海角来》。歌曲的不胫而走,口口传唱,久唱不衰。而且模仿这一思路的“请到……来”作品,比比皆是。我清楚地记得,自己跨过琼州海峡到海南上大学,一踏上岛,最急切要去的地方,就是三亚的天涯海角。并且,还要一路唱着去。唱这“芒果黄了叫人爱\芭蕉熟了任你摘\菠萝大了任你采”,然后是沈小岑风格的“啦呀啦呀啦呀,啦呀啦呀啦呀……”似乎是在树影下攀债,海滩上戏浪。这首歌的词作者也是郑南,他在走遍海岛的采风实践中,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答谢美丽的海岛。而为了答谢这首歌的词作者,三亚市还特意授予郑南“三亚市永久荣誉市民”称号,以示对艺术和人才的尊重。

    海南是好歌的沃野。海南也不乏重情重义的知音。

    如今,我在五指山上也与众多的前辈歌迷一同歌唱,边唱边浮想联翩。我问过前辈歌迷们会不会唱沈小岑的“天涯海角”,答案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的反应远不及李双江的强烈。一位大伯还打了一个比方,他说沈小岑的通俗唱法有点像饮料,像蜂蜜水,味道不及李的热情奔放来得过瘾,那是因为后者是醇酒,是烈酒。每个人的胸中都有一股爱国的英雄情结,这种情结,遇到一首容易触发共鸣的红歌,就能迅速点亮,从各自丹心燃放,光焰烛天。我听懂了。

    临别下山时回望,我感觉巍巍五指山在向众人依依招手。

    那也是惜别中的不尽期待。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