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先任
近日,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李春生在第七届中国社会养老创新发展论坛上表示,现阶段依靠社会力量以市场为主创办的养老机构普遍存在融资难、运营难、用工难等问题。真正实现盈利的养老机构并不是很多。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老年人口数量日益庞大,养老服务业却没有与之匹配,而且问题不少。
不少地方的养老机构,入住率较低。一是部分老人囿于传统观念,不愿去养老院,还是习惯居家养老。二是一些养老服务机构低水平服务,高水平收费让老人望而却步。三是想去养老院的老年人,大多希望能够就近养老,而现在国内很少有社区养老院,而一些社区居民更是反对养老院进社区……养老机构运营难,自然也会影响到融资难、用工难。
老年人口持续增长,“银发消费”也将随之水涨船高,养老服务被看做为“朝阳产业”,但养老机构的发展却步履维艰,进入了“瓶颈期”,原因就在于养老机构普遍存在市场定位不明确、养老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养老机构难以盈利会影响养老服务质量,继而更加难以生存,如此往复,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受影响的是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要改变“养老机构运营难”成为银发社会“痛点”这一现状,需要政府对养老服务业加强规范引导,促其健康发展。如要让养老机构做好市场定位,与需求人群更好对接,提高服务质量,合理定价,还要培育树立一批优秀的养老企业做出示范……同时,还要加大力度兴建社区养老院,让老年人能够在家门口养老,通过多样化措施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旺盛服务需求。
让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让老年人更好安享晚年,是有利于民生的大事,不能让朝阳产业成了“扶不起产业”。要能突破民办养老机构融资难、运营难、用工难等养老服务业难题,需要鼓励与激励社会力量参与,还要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引导养老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推进养老机构系统化、规模化、标准化运营。只有让养老机构走出运营难等困境,养老行业才能真正成为“朝阳行业”,才能更好服务广大老年人,满足他们的养老服务需求,让更多老年人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