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林志文
"老龄化社会来临,呼唤更多家庭照护专业人才,建议各部门通力合作,发挥深圳先行示范区的优势,推动家庭服务业向职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打造职业品牌。"深圳市福田区沙头街道新洲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一场有关家庭照护的主题座谈会正在举行,座谈会主持人、深圳市新民丰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创始人、福田区原政协主席陈基渝接受了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的采访。
勇当领头雁: 成立深圳首家护理员培训基地
作为深圳市家庭服务行业协会第二任会长,在业内,陈基渝是位家喻户晓的名人。2008年,她引入香港民丰集团,成立合资家庭综合服务机构——深圳市民丰便民服务有限公司民丰服务站。2009年,服务站与市社会福利中心合作,成立深圳市第一家护理员培训实习基地。通过两年多培训实践,2011年,陈基渝提出,“家庭照护师”“家庭母婴保健师”是运用生活照顾与基础护理相结合的新职业。
2012年,陈基渝在民丰集团中断资金投入后继续带领团队,克服困难,组织专家编写《家庭照护师》(基础理论)、《家庭照护师》(初中级)、《家庭母婴保健师》共100多万字、1000多幅插图的标准化教材。2013年1月,深圳市人社局、民政局批准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深圳市新民丰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甘作铺路石: 坚持做家政从业人员培训公益事业
陈基渝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有40年工龄、48年党龄的退休人员,深感自己有责任、有义务为政府分忧,为社会担责。
据她介绍,一大批离退休老干部、专家、医护人员、社工等纷纷响应,以新民丰职校为平台,把家政从业人员培训当作公益事业来做,攻坚克难,坚持标准不降低、管理不放松、拓展不停步。多年来,职校既培训了大批高质量的家庭照护人才,又解决了大量来深女性务工人员的就业问题。2018年5月,由深圳市福田区总工会、妇联、共青团、人社局等有关部门牵头,新民丰职校承办家庭照护、家庭母婴保健劳动技能竞赛,采用培训+竞赛模式,以训促赛、以赛推训,创新比赛模式。同年,全国首届家庭照护论坛在深圳举办。
桂东家政服务公司负责人、深圳市养老服务业协会监事长张爱贞表示,过去传统的保姆式家政服务已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更需要大批既懂得科学生活照顾知识,又具有基础护理能力的复合型家庭照护人才。新民丰职校始终坚持狠抓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引领行业发展。她的公司是职校的长期合作伙伴,职校的专家、教师、工作人员经常走进社区和家政公司,开展授课和讲座,累计免费赠送教材达10000余册。
勇做践行者:摸索全方位居家老年服务新模式
近年来,新民丰职校与相关家政服务机构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社区居家老年服务综合改革实践,在深圳市福田区年度创新项目评选中获得好评。
2020年9月,福田区妇联依托新民丰职校开展了家庭母婴照护技能培训班,帮扶支持单亲母亲、下岗女工、失业女性等困难妇女创业就业,20多人获得培训合格证。福田区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民丰职校在全国率先提出“家庭照护师”的职业概念,并一直为此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的担当。
陈基渝告诉记者,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实践,新民丰职校培养了大批高质量家庭照护专业人才,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她表示,“家庭照护师”新职业产生于民众、服务于民众,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深圳精神的产物。
争当排头兵:打造家政服务业品牌和标杆
福田区政协常委张立勤多年来一直关注民生养老等相关议题。她告诉记者,福田区是深圳首善之区,区委八届党代会报告提出,要从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着手,打造“首善民生”,其中,养老、家政服务业是重要组成部分。
她认为下一阶段养老服务会成为家政服务的重点,也希望新民丰职校能够在养老服务标准化及相关职业培训方面继续发力,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率先探索建立养老服务的有关标准体系和从业人员的职业规范,制定从业人员资质认证机制,开展养老服务的专业技能职业培训,推动建立养老服务业的市场化机制。
深圳如何在家政服务业力做排头兵,陈基渝有很多思考。提升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打造完整产业链、形成家庭服务一体化、建造智慧家政培训服务平台、加大合作和品牌推广……她希望多部门合力推动行业规范发展,探索高质量家庭照护职业技能培训之路,推动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以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需求,回应民众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