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今年粮食产量达13657亿斤,创历史新高,连续7年稳定在13000亿斤以上。
今年提高早稻、中晚籼稻和小麦最低收购价1分钱,扩大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资金规模统筹整合,直接支持粮食生产资金240亿元,比上年增加60亿元,中央财政下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200亿元。
农村改革深入推进
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不断健全
全国已有1474个县(市、区)、2.2万个乡镇建立土地流转市场或流转服务中心,全国家庭承包耕地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5.32亿亩。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
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超过96万个,成员确认约6亿人。2020年清查核实集体资产7.7万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3.5万亿元,2020年全国54.4%的村集体收益超过5万元。
农村改革试验区带动作用明显
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数量达到66个,分布在全国29个省(区、市)。
乡村产业再拓展
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发展
2021年,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5万家,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3万家,营业收入达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4%。
乡村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近3年,已累计培育:80个产值超10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100多个产值超10亿元的农业产业强镇、249个产值超1亿元的“一村一品”示范村,打造10万多个乡土特色品牌。
乡村旅游加速恢复
预计全年休闲农业营收达到2019年八成以上,成为旅游业恢复性增长最突出的领域。
农村就业创业持续推进
预计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到1120万人,较2020年底增长110万人,46%的农村创业主体从事现代规模种养业,24.3%的主体从事乡土特色种养业,10.5%的主体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业,6.9%的主体从事休闲农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日趋明显
农民以农产品、土地承包权和劳动力三要素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所获收入占总收入43%,目前参与农业全产业链条建设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其他农民一般高30%以上。
农业社会化服务进一步提升
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小农户约占全国农业经营户总数的37.7%。
农民增收实现“开门红”
农村居民收入恢复性快速增长,增收形势总体向好,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全面小康水平进一步提高,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
增收速度较快
前三季度,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26元,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11.2%,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速高2.5个百分点。
收入结构优化
工资性收入6325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占比提高了1.5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比重上升,收入来源更趋稳定,对农民增收的“压舱石”作用凸显;经营净收入4042元,占比下降1.4个百分点,转移净收入3002元,占比分别为2.6%和21.9%,总体保持稳定。
增长趋势回归
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村居民增收的不利影响已明显减弱,农民增收形势逐渐恢复正常。
脱贫成果稳固
上半年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07元,同比实际增长15.5%,比全国农村快1.4个百分点。
斯玉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