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新女学 PDF版下载

版面: 新女学

法治视野下性别平等研究的新问题与新方向


    ■ 叶静漪

    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有效落实,需要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目前,我国建立了包括100多部法律法规在内的全面保障妇女权益法律体系。然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妇女权益的保障带来了新挑战,也为性别研究提供了新方向。笔者认为,2022年法治视野下性别研究方面有如下值得关注的领域:

    “三孩”生育政策下的妇女权益保护机制研究。在“三孩”政策的落地中,需要加强理论研判,探索建立覆盖更广、更为全面的生育保障体系,推动生育保障相关立法。其中,尤其要关注女性就业权和休息休假权的保障,研究合理的生育成本分摊机制,平衡社会、企业、家庭三方压力。在探索生育成本合理分摊的同时,也要关注妇幼保健工作的质量提升,改善妇幼保健环境,研究建立育儿教育保障机制,减轻家庭教育负担。

    新业态中女性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信息技术革命大背景下,新业态、平台经济一方面催生出了大量新的工作机会使女性受益;另一方面,要警惕技术可能导致算法黑箱,算法被故意或自发在经济成本计算过程中等将女性身份当作消极因素,对其做出负面评价。同时,在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生效实施的大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健全女性劳动者的信息保护制度、建立长效的性别歧视预防和追责机制,这对于推动男女平等,保护女性的平等就业权具有重大意义。

    国际视野下世界各国拉平性别收入差距的尝试。新冠疫情肆虐导致的工作场所的各种变化,促使各国重新审视其平等政策和多样性与包容性政策,历史上形成的两性工资差距是2021年世界范围内的关注焦点。在可预见的将来,拉平两性收入差距仍将继续作为各国工作的重心存在。2021年10月5日开始,英国政府要求大型企业公布其两性之间的薪资差异,违反该要求将面临高额罚金。2021年4月欧盟议会提出动议,通过薪资透明化政策推动两性薪资平等。于2021年生效的美国加州973号参议院议案要求大型公司向公平就业委员会提交薪资数据报告。不少其他国家也均有类似要求。男女同工同酬是我国的宪法原则。199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约。2020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纪念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指出“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中国在保障女性平等权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瞩目成就,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继续在推动性别、收入平等的制度建构方面做出努力。

    民法典颁布后的职场和校园性骚扰防治机制。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生效,明确将性骚扰界定为侵害人格权行为,同时提出了职场保护要求。从实施以来公布的案例看,2021年女性劳动者援引此条起诉性骚扰的案件数量不多,该案由证据收集难度大、被侵权人承担举证责任重、被侵权人担忧声誉损害、遭受名誉权反诉、即便胜诉赔偿金额十分有限等,这些都成为女性追究性骚扰行为人法律责任时面临的障碍。妇女的人格尊严受到法律保护,拥有在安全的工作环境中工作的权利。未来需进一步研究如何强化各方主体责任,建立合理预防、即时救济的机制,合理分配举证责任,鼓励女性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等。

    《新女学》周刊自创刊以来,始终关注性别研究的新发展,传递妇女权益保障的新动态,致力于为女性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期待《新女学》周刊2022年在推动性别平等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