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姝
□ 于芳潇 都丽芹
赵素丽把灯打开,又关上,一晚上反复很多次。她养成这个习惯后,丈夫搬到了另一个房间睡觉。
黑暗、孩子,是她最害怕的两个名词。因为她是一位失独母亲。
赵素丽当上母亲后,才明白孩子就是生活的全部。有一天,孩子因为抑郁忽然不在了,她就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人生黑天暗地。她说:“孩子不在了,我活着就是多余的。”
直到有一天,她接到了一个电话,生活有了改变。
初衷与坚持
孔飞拿起电话,拨出两个数字,挂掉了。这个动作她重复了好几次。深吸一口气后,她才拨通了赵素丽的电话。
她刚开口,话还没说完,赵素丽就挂了电话。孔飞看着电话生气,埋怨自己何必自找麻烦?
孔飞是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副主任,工作的重点是防疫和计生。防疫工作千头万绪,细之又细。繁忙工作之余,她还想为失独母亲做些什么。全街道将近70位失独母亲,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不为人知的伤痛。
“见过她们太多太多的泪水,我的内心总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就只想实实在在为她们做点什么事,但是个人能力又是有限的。”孔飞对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说,从2008年,她就开始接触失独母亲,负责给她们发放抚恤金。关爱失独母亲是她的本职工作,尽管一开始走进不了她们的内心,但是她从没想过放弃。这个冬天,孔飞联系了山东省烟台市计划生育协会,联合开展关怀失独母亲活动。
其实挂断孔飞电话的不止赵素丽一人。好几位失独母亲都没给她张口的机会。
憋屈!但孔飞还是想把事干下去。她不想半途而废,想实实在在为失独母亲干点事,哪怕只是一点微不足道的事。
而再小的光也能温暖人。
赵素丽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敢闭眼。一闭眼,她就会想起孩子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赵素丽接到孔飞的电话,又想起孩子。她不想听。
第二次接到孔飞的电话后,她有些急了,说:“我不用你们管。想出成绩,别打我们这些可怜人的主意。”她没想到,面对她的“恶劣”态度,孔飞没有生气,说话和风细雨:“大姐,你来看看吧!感觉不好,你随时可以走!”赵素丽有些不好意思了,素不相识的人对自己这么耐心,她最终答应去看看。
只要能来,就是胜利,孔飞松了一口气。
苏红英接到孔飞的电话后,只说了一句话:“别耽误我喂流浪狗!”
失去孩子后,苏红英开始收养流浪狗。听说哪里有流浪狗,她会带上食物,骑车去喂。许多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她,但她从来不在意。
苏红英的丈夫很爱她,她想养流浪狗,丈夫也支持。她的心,丈夫明白。她害怕与人打交道,不会说话的狗,成了她感情的寄托。丈夫劝她:“去看看吧!大家都是一样的,也许能说到一起。”苏红英答应了。她是好奇,想看看别的失独母亲是怎么生活的。
温暖与关怀
举办活动的复杂程度,超出了孔飞的想象。她想找一个温馨的地方,最好能有家的感觉。几乎跑遍了街道办事处所有的单位,孔飞才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听说要为失独母亲举办活动,单位负责人全力支持,安排人帮忙跑前跑后。
2021年的冬季,胶东半岛迎来入冬后的第一场小雪。海风凛冽,雪花飞舞。在山东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街道卫生院里,却是另外的景象。
为了让参加活动的失独母亲能更好地交流,孔飞把会场布置成没有主次之分的圆桌,每个人面前都摆放了茶水和水果,还有一些小礼物。
尽管答应了参加活动,赵素丽还是迟到了。她不想去得太早,想找一个不为人注意的角落,看看活动是怎么开展的。在她的想象中,失独母亲的见面会是“诉苦大会”,人人都会倒一倒肚子里的苦水。但一进会场,赵素丽就感觉氛围不一样。她在这里认识了孔飞,也开始了自己不一样的人生。
失独母亲孙巧巧却早早来凑这个热闹。孩子去世后,她的生活就缺了一块儿。一个人待着时,孙巧巧总会想孩子,所以她格外喜欢热闹,谁家有红白喜事,她会远远地观看。热闹的场面虽然与她无关,却能冲淡悲伤。
来参加活动的苏红英还穿着刚刚喂流浪狗的衣服,在她心目中,流浪狗是很重要的,虽然它们不会说话。她想,人总要干点什么,才能挨过难熬的日子。
孔飞知道,每个失独母亲的心里都有一张网,脸上都有一张面具。网锁住了她们的心,面具是她们小心翼翼的自尊。很长一段时间,她拿捏不准如何与失独母亲交流。孔飞不在她们面前说与孩子有关的话题,每一句话,都会斟酌很久。但后来,孔飞和赵素丽却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甚至连和丈夫闹矛盾这样的私密事,赵素丽都会和她说。
第一次举办活动,失独母亲见面后都很拘谨,低着头,各人想各人的心思。原本热闹的场面,瞬间跌入冰点。
面对这种场面,孔飞想找一个突破点。她知道赵素丽会唱歌,还得过奖。她和赵素丽商量,能不能唱首歌,活跃一下气氛。赵素丽连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山东省烟台市计划生育协会的志愿者则帮孔飞打开了局面。他们为每个人发了一个麻布书包,她们可以在书包上画画,也可以写字。孙巧巧画了一朵荷花,还画了党徽,写了“永远跟党走”。苏红英画了两条狗。赵素丽画了大海和海鸥。她们画得水平并不高,有些幼稚,却都是每个人的真心。
大家都小心地展示着自己的画。孔飞鼓励赵素丽讲讲画的意义。赵素丽没有推辞,说:“因为我喜欢大海。我的孩子是海葬。”
苏红英听到这里,眼睛红了,说:“我把狗当成朋友,我的朋友遍天下。”
孙巧巧说:“我是真心感谢孔飞主任、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所以把心里话画在书包上。”
大家都知道,虽然没了孩子,但是政府为他们办了许多事。每人每月850元的特扶金;每家一次性的慰藉金;提高低保标准,补助养老保险;健康查体,免费医疗保险,医疗救助;购买家庭服务;纳入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有事一键呼叫;可以入住公办的养老机构……
孔飞在活动中,又为大家讲了扶助关怀的各项政策,询问每人政策落实是否到位。
活动后,赵素丽给孔飞打了个电话:“活动挺好,能不能多开展几次?”孔飞答应了。她心里清楚,关怀失独母亲的局面打开了。
在山东省烟台市计划生育协会的大力支持下,邀请到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女博士,给失独母亲上心理辅导课,教给她们保健知识。请来市区医院的医生,手把手教失独母亲艾灸。冬至这天,还请失独母亲吃饺子,搞联谊活动……算下来,两个月的时间,举办了六场活动。孔飞累得精疲力竭,心情却很好。
赵素丽和孙巧巧、苏红英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经常通电话,或是到家里聚聚。原本一个个冰冷的个体,聚成了一堆火焰。
微笑与未来
孔飞求赵素丽办一件事,赵素丽拒绝了,不过拒绝的态度并不坚决。
赵素丽有组织文艺活动的才能,曾经参加过民间艺术团,孔飞想让她牵头,组织一个民间艺术团,让失独母亲有个活动的团体。
赵素丽拒绝的理由是,办艺术团要操心,还要平衡团员之间的关系。她不想操这个心。
孙巧巧和苏红英也出面做赵素丽的思想工作。孙巧巧说:“你就费点心吧!大家一起活动一下多好。”
赵素丽联系孔飞,答应试一试,发挥一下余热。
孔飞没有想到,赵素丽办的艺术团发展得那么好,不仅许多失独母亲参加了,还有社区居民要求加入进来。艺术团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发展到几十个人,名气也越来越大,不时被人请去演出。
赵素丽成了大忙人,忙着拍节目,忙着协调关系,忙着联系演出。每逢“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艺术团都会精心准备节目,吸引许多人观看。
孙巧巧不用远远地看热闹了,她也参与到艺术团中,每天过得都很充实。
苏红英每天还会去喂流浪狗,但她也常常去艺术团。她不会演出,就为艺术团干点力所能及的活。
孔飞和每位失独母亲都有联系,经常通电话,有时间还上门拜访她们。随着时间的流逝,孔飞与这些失独母亲越走越近,用她自己的话说,从一开始的陌生到如今的熟悉亲切,离不开彼此的信任,她经常会被她们的乐观积极所感染。
赵素丽经常发演出的视频和图片给孔飞看。这天,她给孔飞发了一条微信文字:我现在不怕黑暗,也能与别人说孩子的事。面对生活,坚强起来!
孔飞似乎感觉这些文字在她的心灵间跳动,脑海里浮现出赵素丽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笑脸。
(应受访者要求,赵素丽、孙巧巧、苏红英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