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富东燕 发自北京 “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14.4万亿元,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17日,2021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出炉,成绩举世瞩目。
“2021年,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在1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的形势比预见的复杂、困难比预料的更多,但我们凝心聚力办好自己的事,顶住了压力,防住了风险,经济保持持续恢复发展态势,并以相对较小的政策成本实现了经济较快增长和较低通胀的优化组合,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而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提出2022年经济发展面临的压力挑战:局部散发疫情直接影响居民消费,投资增长也受到一些制约,外贸进出口不确定性较大;企业生产面临要素短缺等问题,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增多,市场预期和企业信心出现波动。
“但支撑发展的有利因素和条件仍然不少,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大、前景广阔、长期向好的特点没有变,我们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袁达进一步分析说,从发展基础看,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均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综合国力继续显著提升,产业体系完备的优势持续彰显,产业链韧性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抗风险、抗冲击能力进一步提高。
从要素条件看,能源原材料供应保障显著增强。煤炭优质产能释放,价格明显回落,电力供应平稳有序;芯片产量快速增长,2021年集成电路产量较上年增长33.3%,汽车芯片供应逐渐加大,汽车产量已持续4个月增加。
从内生动力看,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消费增长潜力巨大,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进,区域重大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
从政策支撑看,“七大政策”组合效应持续释放,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加快打通,同时,宏观政策仍有较大空间,政策储备工具较多,有能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总的来看,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态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对实现一季度平稳开局、保持全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充满信心。”袁达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