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吴军华
□ 李菁雯
“爸爸置办现金1000万元、超市店面2间价值800万元、船舶三千吨股份价值600万元、别墅一套价值467万元,哥哥送一辆汽车价值172万元、商品房一套价值120万元、手表一只价值26万元,妈妈压箱现金20万元、金砖500克价值18.85万元。” 近日,网上热传的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一位新娘的陪嫁礼单让网友们目瞪口呆,并引发热议。
网友观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天价陪嫁”尽显女儿金贵,这种现象说明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天价陪嫁”则可能引发社会攀比之气,进一步增加经济实力不济的人群对婚姻的焦虑感。如网友在评论区留言:“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有钱人什么排场都可以,可怜了没钱人跟着社会风气,硬撑着。”“这种风气让穷人心酸,让婆家瞧不起娘家没钱没本事的女儿……”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石红梅认为,在上述这则新闻中,把女性“陪嫁”突出出来,确有吸引眼球之功效。“平潭天价陪嫁”看起来与“天价彩礼”不同,但实则反映的婚俗问题是一样的。我们一方面欣喜地看到随着生产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女方家庭有能力支持女儿的婚姻生活,愿意为女儿付出“天价陪嫁”;但另一方面,单就晒“嫁妆”清单而言,尽显嫁女的豪华排场,也多了物质财富上奢侈攀比的味道。这样的个体行为背后可能是一些地方早已形成的攀比的社会风气和心理。这样一来,彩礼、嫁妆的多少也就成了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的标志,婚礼成了一种“标签化”的社会活动。
石红梅担心,“天价陪嫁”成风后,随之而来的是高额的婚姻成本与攀比奢华的不良社会风气的蔓延,经济上贫穷的家庭“嫁女”或“娶妻”会“压力山大”。可以想见,原来“天价彩礼”导致的人间悲剧,也可能发生在“天价陪嫁”身上。金钱的作用被放大后,女性的人品、性格、学历等更重要的东西会不会被忽视?部分男性会不会猎寻“天价陪嫁”的女性?这种“炫”富“晒”单,会让爱情、亲情掺入过多的金钱利益纠葛,既不能直接有效地带来婚姻的和谐与幸福,也不能实现家庭关系中真正的男女平等。
“彩礼”与“嫁妆”是我国基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形成的婚姻风俗,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彩礼”和“嫁妆”也更多是双方父母借这个名义给小夫妻一笔生活启动资金,各家各户给的启动资金的数量也因人因家庭条件而异。石红梅坦言,婚姻离不开物质、心理等各方面的支撑,但倘若以此把婚姻变成权力置换的工具,抑或是纯粹的金钱关系,无疑背离了婚姻的初衷与实质。
“从本质上说,婚姻是男女双方以爱为基础的、平等自愿结合的长期契约关系。”石红梅说,婚姻习俗问题已纳入国家政府治理的范畴,但坚持移风易俗、倡导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同样需要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新时代的青年人应当自觉成为文明新风的践行者和引领者,拒绝“天价嫁妆”,让嫁妆回归吉祥、喜庆的本来寓意。
平潭综合实验区妇儿工委办主任黄郁沣表示,男婚女嫁本是人生大喜,但脱离实际的“彩礼”和“陪嫁”不仅会让很多家庭背负压力,也容易导致形成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平潭综合实验区妇女联合会向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发出倡议:“立足新时代,尤须破旧礼”。在婚丧嫁娶、迎来送往的风俗中,埋藏着时代变更、价值观变迁的种子。新时代新民俗引领社会新风尚,形成广泛传播的正能量,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参与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