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家闻 PDF版下载

版面: 家闻

年味浓,心相依


    ■ 邵凤丽

    “春节,中华民族天幕上的永恒明灯”。在传统节日中,中国人对春节情有独钟,总是充满浓浓的期待。中国人喜爱春节,因为它历史绵长、绚烂多姿。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时间节点,是总结过往、开创未来的时间坐标。在辞旧迎新之际,中国人创造了一系列庆祝仪式,穿戴新衣、吃团圆饭、祭祖、守岁、拜年、庆贺。生活需要仪式感,春节需要隆重的礼仪。世世代代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中国人能够真正体会年味有礼的意义。除夕之夜,祠堂里总是灯火辉煌,丰盛的祭品摆满供桌,全族人济济一堂,虔敬地点香祭祖,听长辈讲述历史,守望初心,也祈求福佑,憧憬未来。春节的大街小巷总是人来人往,人们穿戴一新,带上精心准备的礼物,给长辈拜年,给亲朋送去祝福。年味有礼,让中国人在节日的时空中通过服饰、言语、动作感悟历史的厚重和责任的重大。

    年味是舌尖上的香。人类对味道的记忆特别持久。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准备新鲜的食材,精心烹煮,制作成一桌桌精美的年夜大餐。这顿年夜饭也成为很多人一年中最期待的一顿饭。四川人餐桌上的辣香肠、腊排骨、腊肉,让人垂涎欲滴。陕西人餐桌上的丸子、酥肉、烧肉、酥排骨、蒸鸡,吃在嘴里余香满口。广东人过年时喜欢吃美味鲜香、寓意好兆头的吉祥菜,有福财满盆的盆菜、吉庆有余的白切鸡,还有寓意好意延绵的碌鹅、生财好事的蚝油生菜等。在诸多年夜美食中,具有“更岁交子”之义的饺子更是独宠。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餐桌,品尝的是舌尖上的美味,也是心中幸福的味道。除夕之夜,一家人高高兴兴团聚在一起,品味美食佳肴的同时,也守候了亲情,温暖了彼此的心。

    年味是眼睛里的美。春节期间璀璨的灯火、华丽的服饰、美艳的鲜花,还有鲜艳的剪纸、窗花、对联,让人目不暇接,尽赏年味之美。广州人的年味是花味。每逢迎春花市,繁花似锦,国兰、凤梨、菊花、杜鹃、牡丹等中外名品一应俱全,争奇斗艳。花市里外,人海如潮,热闹非凡。在东北,年味是冰雪之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冰雪美景。寒冬腊月,东北大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片银装素裹。而五彩斑斓的冰灯又让这里多了许多梦幻般的快乐,“玉树冰灯明月,人山人海兴浓”,冰灯让这里的寒冬不再萧索,人们在冰雪世界中尽享节日的欢愉。在陕西,年味在剪刀上找。陕西俗语说“找媳妇,要巧的”“一看窗子二看帘”。黄土高原,八百里秦川到处可见红红绿绿的剪纸。临近春节,家家户户备好彩纸、剪刀,三三两两的人们围坐在炕头,片刻间一幅幅造型古朴,风格粗犷、寓意深刻的剪纸作品就完成了。窗户上、门板旁,处处都是过年的味道。

    年味是游乐中的趣。看春晚、逛庙会、猜灯谜、抢红包、集五福,春节总是那么让人快乐。在大江南北,春节游乐活动种类繁多。广东人酷爱舞狮,尤其是春节舞狮。“桃花灿烂开,舞狮新福到。”狮子“睁眼”“洗须”“舔身”“抖毛”,动作滑稽可爱。“采青”“高台饮水”“狮子吐球”“踩梅花桩”,精彩绝伦。陕西人过年时喜欢听秦腔这种最古老的戏剧,《春秋笔》《八义图》《和氏璧》《白蛇传》等都是备受观众喜爱的剧目。舞台上演员的表演朴实、粗犷,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博得观众阵阵喝彩。东北人的年味总是和冰雪为伴,花样滑冰、堆雪人、抽冰猴、狗拉雪橇都是人们喜爱的年节活动。一场舞狮,一场秦腔,一场冰雪游戏,大人孩子、男女老幼欢声不断,一起畅享年味之趣。

    春节从历史深处走来,历经上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始终是中国人最喜爱的传统节日,浓浓的年味也始终是人们内心最割舍不断的依恋。当代社会,很多人远离故土,在外打拼,回家过年,品一品家乡的年味也成为他们一年的期盼。回家过年,让漂泊、劳累的身心得到放松、休息。陪伴家人,逛逛庙会,猜猜灯谜,品一品家乡的年味,再次回到儿时的美好记忆里。年味浓浓,蕴含着中国人对家人团圆、血缘亲情、爱敬人伦的守候和期盼。

    (作者系辽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