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们抬头不见低头见,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传递着相互的尊重。耳濡目染间,我传承着睦邻里的家风,呵护着与邻里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那份珍贵情感
■ 邓训晶
“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这是两千多年前孟子说的,是我们睦邻里的传统美德。邻居,一墙之隔的朋友,没有血缘关系,有些却胜过亲人。妈妈常说,人一辈子能相处几个好邻居,是生活中的福气。
我们家有睦邻里的好家风,父母一直为人谦和、宽容,从来不和邻居起矛盾。我们住在一个大杂院里,有十多户人家,各行各业的都有,但无论是谁,妈妈都能与他们和睦相处,从来没有红脸失色的时候。
上世纪60年代,大家的生活都比较艰苦,我家对面住的是许婆婆。她年轻守寡,与独子相依为命。许婆婆身体不好,每天绩麻线换点油盐钱,妈妈就特别关照她。一年冬天,许婆婆受了寒咳嗽不止。妈妈找来草药熬好端给她喝,可不见好转。父亲听说山里有一种草药好,就扛着一把小锄头上山挖草药,拿回来妈妈赶紧洗干净熬好给许婆婆喝。在我父母的照顾下,许婆婆的病慢慢好了。平时有什么好吃的,妈妈也不忘给她娘俩尝尝。许婆婆非常感激我父母,妈妈忙时,许婆婆就帮着带妹妹。
妈妈虽没什么文化,但她知道“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的道理。是啊,邻里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远水不解近渴”一旦家中有事,特别是有紧急事情时,邻居往往比亲属的作用还要大。
父母睦邻里,谁家有事有求必应,尽自己所能。妈妈在我们镇是有名的巧手,缝制的布鞋漂亮耐穿,鞋样也很多,经常有邻里来找妈妈要鞋样,妈妈总是耐心地给她们找最合适的。没有合适的,就给她们新剪一个,让她们满意而归。院子里薛妈上鞋总是上得不好看,就常常来找妈妈帮她上鞋。无论再忙,妈妈都会放下手里的活帮忙。
妈妈还是邻里纠纷“调解员”。邻居们发生纠纷了,都爱来找妈妈倾诉。妈妈总是各方抚慰:“帮人一把,情长一寸;容人一回,德宽一尺。”还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邻居之间互相礼让,可以避免很多麻烦。”邻居们抬头不见低头见,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传递着相互的尊重。
从小耳濡目染,知道父母睦邻里,我们也不知不觉地传承了这个家风。我成家后住在老公单位,邻居之间关系非常好。那时女儿小,我在乡下教书,早出晚归。老公把女儿从幼儿园接回家要忙着做晚饭,邻居们就帮我照看女儿。我也尽自己所长,帮他们的孩子辅导功课,我们相处得其乐融融。
邻里和睦,生活幸福。后来我搬家了,搬家后只有一个邻居,我们两家相处得更是融洽。下雨了,谁在家时,一定会把晒在外面的衣服都收了;谁不在家时又来客了,一定会像对待自家的客人一样接待;谁家有人生病了,我们都会帮衬着照顾。有时周末吃晚饭,我们两家就会把自家的饭菜端到院子里的瓜架下一起吃,那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柔和的夕阳,斑斓的火烧云,归林的鸟叫声,饭菜的香气伴着花草的清香,让我们陶醉其中。男人喝酒,女人聊天,孩子们嬉戏玩闹,我们会边聊边吃直到月上柳梢,才余兴未尽各自回家。
多年邻居变成亲,悠悠岁月里,同在屋檐下,有快乐,有依恋。我传承着睦邻里的家风,呵护着与邻里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那份珍贵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