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江平
□ 王筱玮
“阿姨出去呀,不在家打游戏啦?”
“打呀,但也得出去走走活动身体。”
“玩游戏要小心……”
“我知道!陌生链接不点,奇怪电话不接,不听不信不转账嘛!”
2月9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公安局高新区(新市区)公安分局河南路派出所民警热孜婉古丽·吐尔逊在警务室门前遇见居民刘淑兰,两人热情地打着招呼。
刘淑兰今年70岁,是热孜婉古丽的好朋友,也是南一社区老年反诈课堂的“课代表”。
“老人家一般都有点闲钱,防范意识又低,所以很容易被骗,但刘阿姨表现很好。”热孜婉古丽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她听我的反诈宣传很认真,警惕性也高,接到诈骗电话时,骗子刚开口,她就把电话挂了。”
2017年初,热孜婉古丽来到乌鲁木齐市公安局高新区(新市区)公安分局南一社区警务室工作,从那时起,她便着手营造“沉浸式”反诈宣传氛围。
走在南一社区所在的小区,随处能看见反诈元素,生动诙谐的漫画配以真实案例,居民们走过路过都能看见,想没有防骗意识都难。
“辖区人口多,老年人占了六分之一,又有很多商户,还有流动人口,刚开始开展工作还真不容易。”热孜婉古丽说。
来到警务室的第一年,热孜婉古丽看哪里人多就往哪儿跑,花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对辖区3000余户居民的走访,用一件件实事架起和居民间的“连心桥”。
第二年,绝大多数居民都成为热孜婉古丽的微信好友,社区的几个居民群里也都有热孜婉古丽的身影。
“热警官,我的身份证丢了,您能帮我找找吗?”“热警官,我父亲买的牛肉被偷了,能帮他找一下吗?”“热警官,昨天我和老婆吵架时,她一气之下把婚戒、手镯从窗户扔出去了,麻烦您帮帮我们吧!”
居民们有大事小事,都在群里@热孜婉古丽,最多不出3天,居民就能在群里收到热孜婉古丽的回应。
“这位居民的身份证在社区警务室,记得来领哦。”“老大爷的牛肉找到了,我寄存在肉铺的冰柜里,取的时候联系我。”“小两口的新婚戒指和手镯被好心人捡到后交给我了,尽快找我认领,下次不能高空抛物了啊。”
到2020年,微信群已经扩大至40个,平均每个群都有100余位居民,热孜婉古丽也顺势将微信群变成了反诈宣传“阵地”,为了应对骗子的“精准施诈”,热孜婉古丽在不同的微信群里“精准反诈”。
“早上刚看完热警官发的关于兑换积分诈骗的视频,下午就碰上了。”1月23日晚,南一社区商户徐娟,在商户员工反诈宣传群里感叹。
1月23日下午,徐娟收到一条附有链接的短信,称其手机账户有7400积分将于当日失效,需尽快点开链接兑换。
“我一下想起热警官发的反诈视频,就赶紧给运营商客服打电话,客服查询后证实了短信是假的,真是后怕,如果点了链接,就轮到我报警啦!”
如今,热孜婉古丽已经建立了47个居民微信群。2021年7月,有居民凌晨2点在微信群里反映,附近的娱乐场所严重扰民,正在值班的热孜婉古丽看见消息就去找噪音源,一个半小时后完成了清场;8月,居民在微信里联系热孜婉古丽,称看见有人要轻生,她马上向最近的警务站求援,同时联系河南路派出所加派人手,前后不到一个小时,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独居老人家里缺米面油,热孜婉古丽就在辖区商户群里喊话,很快有人送货上门。
“我做每件事都心怀热忱,居民们能感受到,也会将温暖传递下去。”热孜婉古丽告诉记者。
今年春节前,热孜婉古丽因贫血住院治疗,群里的居民得知热警官生病,纷纷送上祝福,还告诫她,病愈前不许回来。
这些暖心话语也被热孜婉古丽11岁的儿子看在眼里,他说:“我需要妈妈的爱,辖区的‘大朋友和小朋友’更需要妈妈的爱,妈妈要好好养病,身体好了才能更好地爱我、爱‘大朋友和小朋友’。”
“这就是我们当警察的意义所在,我觉得值!”热孜婉古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