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玉林
■ 冉光雯
在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提到奇诺威肠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诺威”),许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竖起大拇指,提到公司董事长曹红霞,不少人更是止不住表达对她的感谢。
这家专门生产干制肠衣的企业,2017~2020年连续3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产品主要销往国内沿海地区及泰国、缅甸、西班牙、德国等国家。而每一根小小肠衣串起的不只是来自四面八方的订单,更为背后众多残障员工铺就一条自给自足、自信自爱之路。
“放下包袱好好干,生活会回到自己手中”
20年前,曹红霞从山东嫁到“中国肠衣之乡”河北省顺平县,第一次了解肠衣生产。当时,全县有上千家肠衣厂坊,因生产工艺简单,对工人文化程度要求较低,在熟悉制作流程后,肠衣制作是一份适合残障人士及农村贫困人口的工作。
2017年,偶然从朋友那里了解到禄劝残疾人就业难、萌生到外地办厂想法的曹红霞,应禄劝县残联邀请,来到禄劝,并先后投入资金逾1600万元建起了符合残障人士生理特征、轻体力低强度的“扶贫车间”。
“蜂拥而至的残障老乡来厂里应聘找工作的场景,我至今还记得。”这一幕,让曹红霞落了泪,也让她暗暗发誓:一定要把企业办下去,对残障人士永远敞开用工大门,保障残障和健全员工同工同酬。
公司完成招工并正常生产后,很快发现不少员工起初并不习惯这份工作。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有的长期靠低保糊口,有的曾在街上乞讨拾荒,短时间内要适应工厂的管理并不容易。各式各样的矛盾时有发生,有的不习惯和同事相处,领了工资后一声不吭不见了,有的因为耳聋与同事交流不便起了争执。
见状,曹红霞对公司进行了一番改造。她在厂区加盖员工宿舍、公共浴室和食堂等配套设施,包吃包住,情况特殊的残障员工还可带上家属同住。在实际管理中,曹红霞把聋哑残障人士调配到晾晒工段,将下肢残疾的员工与身体健全员工组合分配到肠衣穿制岗位,按照身体情况为每个人安排合适的岗位。工作之余,曹红霞常常和残障员工拉拉家常,趁机做思想工作,“放下包袱好好干,生活会回到自己手中的。”曹红霞这么鼓励着每个人。
让更多残障人士掌握技能获得尊严
王天旺是禄劝县屏山镇茂龙村村民,三级伤残,妻子一级残疾已卧床多年,有一个7岁的女儿,家庭生活全靠70岁的父母务农维持。王天旺被奇诺威录用后,3000元/月的工资极大缓解了全家的生活压力。这样的家庭在厂里还有很多,曹红霞每走访一户,都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残障人士背后的艰难,如何帮助大家把日子过得有盼头、有希望成了她考虑的新问题。
为此,2017年以来,奇诺威与禄劝县劳动保障局共同开展电脑培训、养老护理培训等,针对400多名残障员工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增强员工对社会新兴技能的接触和了解,帮助残障员工掌握新技能。2019年5月,奇诺威成立“扶贫助残”爱心基金,共吸收社会各界爱心捐助26万元,用于困难残障职工的临时救助、子女上学教育鼓励等。2017年至2021年,曹红霞个人及企业用于补助慰问残疾困难员工及家庭、为员工子女提供助学金、支援新农村建设等的慈善公益支出达68万元。
2019年用工高峰时段,奇诺威安置残疾人就业达127人,是云南省单个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最集中的企业。多年的生产经营中,企业残疾员工占总员工比例从未低于三分之一,目前有稳定就业残障职工48人,每月工资水平在1800~5600元不等,改善了当地低收入家庭的情况,帮助残障贫困职工实现就业增收脱贫。2017年至2020年,奇诺威累计帮助234名残障人士及建档立卡户实现稳定就业,企业先后被授予云南省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昆明市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禄劝县残疾人创业就业基地。
曹红霞说,下一步,奇诺威将在干制猪肠衣产品的基础上,新建1个羊肠衣生产厂房,项目将增加120个就业岗位。此外,企业已在昆明海关完成对外贸易经营者出口企业备案登记,未来将在扩大进出口贸易、争取更多外汇收入的同时,为更多残障人士和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