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摄影人赵迎新曾经是新华社一名摄影记者,她见证了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季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许多历史瞬间,担任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奥运摄影官,是奥运史上担任此职务的第一个中国人和第一个女性。在《我是奥运摄影官》一书中,她追忆了自己的体育摄影生涯和心路历程,回溯了运动员背后的故事与梦想,重温了中国体育史上诸多难忘的“第一次”。
■ 言浅
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已经闭幕,中国奥运健儿奋勇拼搏,表现亮眼。如今,虽然先进的视频技术已实现让观众多方位远程高清观看比赛,但记录和保留运动员们一个个精彩瞬间却仍必不可少,也离不开摄影记者的努力。
知名摄影人赵迎新曾经是新华社一名摄影记者。她因为拍摄《北京申奥成功》的照片走入人们视线,见证了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季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创造历史的瞬间,担任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奥运摄影官,是奥运史上、担任此职务的第一个中国人和第一个女性。在《我是奥运摄影官》(山东画报出版社2022年1月版)一书中,她追忆了自己的体育摄影生涯和心路历程,回溯了运动员背后的故事与梦想,重温了中国体育史上诸多难忘的“第一次”。
奥运史上第一位女摄影运营官
奥运摄影官(photo chief)对许多人来说可能有点陌生。它是指在奥运会期间为摄影记者提供所有设施和服务,规划所有比赛场地摄影位置等工作的职位。具体到北京奥运会,28个比赛项目,37个场馆的摄影规划,数百个协调会,大通讯社关于特殊摄影位置的需求,还有通信设备、线路等问题,任务艰巨。因为有着丰富的体育摄影经验、英文好、会沟通、懂管理,赵迎新被推荐担任这一职位。
赵迎新很早与体育结缘。她是北京人,小学时获得西城区小学生乒乓球比赛第三名,被选入西城体校。后来因为升学压力,赵迎新放弃了在乒乓球上的进一步发展。但正是这段经历,让她爱上了体育,磨炼了她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了她争强好胜的性格,使她的内心更加强大。
2001年之前,女摄影记者还不多,女体育摄影记者更是凤毛麟角。新华社摄影部体育组成立时,常在外面跑的女摄影记者只有赵迎新一个。体育摄影记者要背的全套家当加起来有近十斤,走路时需要些力气。但年轻、好强的赵迎新并不在意,觉得“男人能干的活,女人也可以”,并拍摄了中国体育发展中一些辉煌的历史瞬间。
在1995年英国伯明翰举行的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上,她见证陈露成为中国第一位花样滑冰世界冠军;在美国盐湖城冬奥会,她见证杨扬实现了中国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后来,她更是克服了女性不能拍田径比赛的障碍,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拍到了刘翔冲过终点的瞬间……
2001年7月16日,国际奥委会换届,赵迎新没能获得摄影报道准入证。但她没有放弃,弄到一张嘉宾证,将相机藏于西装外套之下,顺利通过安保人员的检查,拍摄到了萨马兰奇被颁发终身成就金质奖章和委员们祝贺罗格的场面,成为“唯一留住这一时刻的中国摄影记者”。
不服输的性格,胆大心细、干脆利落的办事风格,让赵迎新在担任北京奥运摄影官的三年时间里,不负所托,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
这期间,她化身“强硬的代名词”,在保证摄影效果的前提下,有理有据地驳回了一些国外摄影记者的不合理要求,获得了他们的尊重,也与他们成了朋友。在第一次新闻媒体大会上,赵迎新用专业的姿态介绍了摄影服务所遵循的奥运会国际惯例和他们的工作进展,打消了各国媒体负责人第一次看到一位女摄影运营官负责统筹摄影运营诸多事宜的担心与质疑。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赵迎新和其他同事的努力下,他们招募、建立和培训了中国第一批可以在国际赛事主管摄影服务的优秀摄影经理。
国家体育的强大,也让摄影记者扬眉吐气
在这本书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赵迎新作为摄影人的奥运情缘,也能感受到中国摄影事业、新闻事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壮大,以及中国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的过程中,不断崛起的大国实力。
1993年,赵迎新被新华社派到英国伦敦做驻外摄影记者。与国外实力较强的通讯社相比,当时我国的摄影记者不仅设备落后,还经常受到冷遇和歧视,有时甚至无法申请到一些国际新闻采访的证件。
虽然也会感到气馁,但赵迎新一直将自己定义为国际通讯社记者,展现了她身为中国摄影记者的底气与不卑不亢。
在唐宁街10号大门对面的记者区,遇到各国元首来访,赵迎新都会在现场。刚开始,她经常被大号的外国男摄影师挤到后面,也会被当面质疑“为谁工作?”“没中国的事,为什么你们也会关心?”但赵迎新并不怯场,肯定地回答:“新华社,中国。”“我们是国际通讯社。”
1994年采访温网比赛时,因为不被认为是世界通讯社的摄影记者,加上当时没有中国运动员进入中心场地比赛,所以赵迎新常被分配到不太理想的摄影位置。对当时的她来说,尤其渴望有一位中国运动员冲入中心场半决赛或是决赛。“一个国家体育的强大,也会让摄影记者地位得到提高,扬眉吐气。”赵迎新在书中写道。
“梦想和拼搏可以带你到任何地方。”2004年9月,赵迎新获得世界冠军风采摄影大赛金奖。她自豪地站在“长枪短炮”的记者中间,想起20世纪90年代在英国采访时的艰苦、孤独和无助,看到在雅典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取得的辉煌成绩,新华社派出的阵容强大的摄影采访队伍,想到中国摄影记者站在世界新闻报道的前沿,她的眼眶湿润了。
北京奥运会后,新华社成为国际奥委会认可的国家奥林匹克摄影队。在东京奥运会,新华社成为国际奥林匹克摄影队,在今后的所有奥运会上享受永久的拍摄特权。在赵迎新看来,这是随着中国经济、体育、科技实力不断增强之后,国际奥委会对新华社成为世界级通讯社的认可。
事实上,书中包含的内容还有很多。如果你是体育摄影爱好者,能在书中看到各种比赛拍摄的小窍门;如果你是体育爱好者,能在书中看到一些运动员的日常训练照;如果你对奥运会很感兴趣,书中还有精彩的幕后故事……
而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因为参与和拍摄了许多运动员的训练过程,赵迎新很早就认识到,中国青少年运动员有着巨大的潜能——他们小小年纪,放弃了玩耍,进行了成年人都觉得十分辛苦的训练,保持着“超越常人的顽强意志和敢于突破的勇气”。此次中国运动员在北京冬奥会上的表现,正印证了她这一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