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皓月
对于生活在网络时代的我们,网恋中那种“看得见摸不着”的刺激感让人欲罢不能,我们将屏幕那端的人勾勒成我们理想的模样,幻想着对方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魂牵梦绕中我们急着奔现,想看看我们爱情真正的模样。
有数据显示,多数的网恋死于奔现,仅有一小部分网恋能修成正果,薇和宇就是这样一对幸运儿。
网恋奔现,爱情的模样很美
3年前,24岁的薇在网上认识了大她3岁的宇,两人相谈甚欢。
宇心思细腻,特别会讨薇的欢心,言语之间总透着一股成熟男人的稳重魅力,这让青春懵懂的薇非常迷恋,一来二去,两人在网络上谈起了恋爱。薇面容娇俏声音甜美,宇长相俊朗音色浑厚有磁性,两人互相吸引双双沉沦。网恋一年后两人相约见面,薇应宇的邀请来到宇所在的城市。
见面之前两人的内心都是忐忑的,既欣喜又担心,毕竟“见光死”的网恋结局太普遍。虽然两人相恋一年,但也仅仅只是在网上通过文字和语音沟通而已,对对方的信息也只是停留在姓甚名谁、家在何方而已,幸福真的就这么幸运地降临了吗?
薇坐火车到达宇的城市,陌生的城市下着倾盆大雨,薇心里有一丝彷徨无措。宇到火车站接薇,高大帅气的宇被人群中娇俏甜美的薇深深吸引了,薇看着努力穿过人潮向自己走来的宇会心地笑了,陌生又熟悉的身影,给人特别的安全感,身后的大雨瞬间变成最美的布景。
很快薇就在宇的城市里安顿下来,和宇过起了同居生活。有爱情的城市,再陌生都是幸福的味道,薇在这座城市工作、生活,因为有宇的陪伴,她很快适应了新的生活。半年后,宇家里催婚,两人就领证结婚了,婚礼不算隆重,但也得到了双方父母亲人的祝福,对于网恋奔现的情侣来说,这样的结局不知羡煞了多少人。
然而,网恋奔现不是爱情最后的样子,婚姻才是考验爱情的炼金石。结婚不到半年,薇发现宇开始嫌弃自己了。每天不是嫌弃自己做菜不好吃,就是指责卫生搞不干净。为此薇很是伤心。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下去,薇越来越发现这样的婚姻不是自己想要的,明明婚前那么宠爱照顾自己的宇,婚后怎么就变了呢?明明说好要相爱一辈子的男人,怎么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嫌弃指责自己?薇想不通,情绪越来越不稳定,觉得自己嫁错了人。
你婚姻的打开方式可能不对
听完薇的描述,我觉得他们存在以下核心问题:
角色转换不及时
恋爱时,宇对薇总是无比包容和照顾,呵护着女友的小情绪,让薇错误地认为爱情就是这个样子,宇就应该无条件地照顾和包容所有。
婚后,宇快速进入到“丈夫”的角色中,为家庭拼搏,为两人的未来打算,处理问题更多的是以丈夫的心态在督促薇。而薇却恰恰相反,她依然觉得没有什么不一样,她没有意识自己现在已经为人妻,需要为两人的小家努力打拼,两人共同扶持,她依然活在“小女友”的角色里对丈夫予取予求,在婚后的生活中也没有尽到妻子的责任,更加不懂婚姻的经营之道。
这样的角色差异在婚姻中是非常错误的,很难应对婚姻琐事的敲打,夫妻一定要共同成长,不能一方迁就另一方。
感情基础薄弱
恋爱时间短,感情基础薄弱是网恋存在的普遍问题。两人虽说恋爱一年半,但是整整一年的时间他们只是网恋,双方了解的程度不够深,沟通方式也比较单一,真正相处的时间只有短短半年就步入了婚姻。
两人早早地就承受起了婚姻中的鸡毛蒜皮,对于婚姻初期的磨合经营自然无法做到坦然以对。
情商偏低
通过了解发现,双方都存在情商偏低的问题。男方婚后觉得自己既要忙事业又要包揽家务精力会有所不济,希望女方能够在家务能力上有所提升。但他并没有通过正确的沟通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而是通过粗暴指责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而女方的情商低就体现在她对男方指责的回应上。她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他却看不到自己的前期付出,只是一味地指责自己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也没有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反而心生愤恨,情绪和状态也不能正确把控,对一些不必要的细枝末节上纲上线,更不懂得如何让自己舒服的同时也让对方舒服。
调整认知,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其实薇和宇的案例很简单,只要调整心态认知,一切看似复杂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但是这个案子难就难在调整女方自我认知上。因为她对爱情有着非常浪漫的幻想,她幻想的婚姻是老公无条件地宠爱自己,自己则像个公主般幸福地生活一辈子,对于这样的错误认知,有这样几条解决问题的办法:
1.帮助角色转换及心态调整。
最重要的就是心态的调整,要让她知道婚姻跟恋爱是不一样的。婚姻初期性格和生活方式的磨合是必然的,她要完成从女友到妻子的角色转换。
2.调节情绪,增进情趣。
就因为这些小事,结婚不到半年的薇已经很久没有和老公有良性互动,所以双方积极互动,可以增进婚姻情趣。可以组织两人都感兴趣的活动,便于共同参与增进感情,比如踏青、旅游、参加朋友婚礼等,这些都能让彼此感受到婚姻的甜蜜。
3.提高情商。
用幽默的方式化解小矛盾,正向表达自己的需求,正向回馈对方的付出。
比如在男方嫌弃女方不做家务,指责她懒的时候,可以用撒娇的语气说:“对呀,我懒,那是因为我有好老公啊”,这样的柔情攻势对有点大男人主义的宇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作者系心理咨询师、资深情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