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近年来,《战狼》系列、《长津湖》系列、《狙击手》《金刚川》等新主流军事影片成为一种重要的电影类别。女性角色在这类影片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本文作者从审美角度挖掘新主流军事影片中女性之美及这种女性之美带给观众的审美体验,认为新主流军事影片在崇高历史叙事中增添了人性的温暖,也让我们在面对现实生活时能够拥有一个通往崇高人生境界的立足点。
■ 陈亮 李攀
近年来,《战狼》系列、《长津湖》系列、《狙击手》《金刚川》等新主流军事影片成为我国电影市场上一种重要的电影类别。此类影片通过呈现激战赢得胜利的叙事模式唤起观众强烈的爱国热情。女性角色在影片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本文从审美角度挖掘新主流军事片中女性之美及这种女性之美带给观众的审美体验,最终阐明其美学价值。
美的形象:纯净之美与坚韧之美
美的形象是能带给观众美的享受的具体人物形象,对新主流军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而言,这种美的形象则主要表现为两大类型:纯净之美与坚韧之美。
纯净之美是由那些在影片中具有温柔、善良、博爱等气质的女性形象所呈现出的审美意象:《建军大业》中的女战士彭援华,《战狼2》中援非的美籍华裔女医生瑞秋,《金刚川》中的女话务员,《长津湖》中的红围巾女兵都属于纯净之美的范畴。在《建军大业》中,女战士彭援华带领女兵为战友缝补衣服,勾勒出革命队伍中家庭般的温暖,为宏大壮阔的历史增添了生动的历史细节;《长津湖》中戴红围巾的车站女兵,虽然只是一闪而过,但她将脖子上的红围巾扔给入朝作战的伍万里的这一细节却成为影片传递革命温暖的点睛之笔。
坚韧之美不同于纯净之美,它是由影片中那些勇敢、不屈、顽强的女性形象所呈现出的审美意象。《建军大业》中的向警予、宋庆龄、杨开慧等形象都体现了这种坚韧之美。片中面对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的严峻形势,向警予旗帜鲜明地反对向反动派缴枪,与毛泽东在会上一起主张搞武装斗争,展现了超人的智慧与勇气。此外,片中宋庆龄对周恩来表示对共产党人继续革命的坚定支持,杨开慧等待毛泽东回家的深情承诺都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到了女性革命家的坚韧品格。《红海行动》中的女记者夏楠、女机枪手佟莉都因这种坚韧之美而在有限的叙事空间中绽放出夺目的光芒。
美的感受:和谐美感与神圣美感
美的感受是美的形象在观众心中所唤起的内在情感体验,新主流军事影片中的女性之美在观众心中所能唤起的美的感受则可以分为和谐美感与神圣美感这两种主要类型。
和谐的审美感受主要由纯净的女性形象或场景所唤起,是观众感受到影片中女性形象的纯净、美好而产生陶醉的审美体验。正如德国古典主义美学家温克尔曼在评价古希腊艺术时所提出的“高贵的单纯与静穆的伟大”一般,新主流军事片中纯净的女性之美带给观众的正是这种单纯、静穆、和谐的审美感受。《长津湖之水门桥》中七连指导员梅生的妻子,在送梅生前往朝鲜的时候,没有过多言语,只是静静地陪着丈夫骑着车,温柔地与丈夫告别,生动而形象地诠释了“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具体含义。这种和谐的审美感受让观众更加真实地感受到革命大家庭的吸引力与共产主义信仰的魅力。
神圣的审美感受主要由坚韧的女性形象或与之相关的场景所唤起,是观众被片中那些具有顽强意志的女性形象所激发出的一种对革命事业的崇高信仰及战胜敌人的豪迈情绪。观众心中神圣审美感受的产生离不开片中人物所面临的巨大困难与牺牲。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崇高感激起了人们心中抵抗自然界全能威力的勇气,将人们的精神力量提高到越过平常的尺度。康德所说的崇高感,正是这种神圣的审美感受生成的特定表现。在这种神圣审美感受的生成过程中,女性形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红海行动》中,蛟龙突击队的女机枪手佟莉和战友一起为了拯救被恐怖分子劫持的同胞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佟莉顽强不屈、英勇战斗的场景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情绪感染,进而在观众的内心也同样产生了强烈的必胜信念与激荡的爱国热情。
美的价值:艺术之美与人生之美
当影片中的女性之美在观众心中召唤出和谐与神圣的审美感受后,这种女性之美的最终价值也得到了显现。这种美的价值主要包含艺术之美与人生之美两大层面。
艺术之美是指在新主流军事影片中女性之美对影片美学层次的丰富与美学生命的赓续所具有的重要价值。诚然,现阶段新主流军事影片整体的美学风格是以男性阳刚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新主流军事片整体美的生成能够脱离女性之美而独立存在。正如清代散文家姚鼐所讲,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可以偏胜,但却不可偏废。新主流军事片虽以阳刚为主要美学风格,但是女性之美所带来的纯净、坚韧的审美形象恰恰能够为这种美学风格增添新的审美层次,能给观众带来更加真实、温暖、神圣的审美体验。可以说正是女性之美的存在,让影片实现了刚柔并济的美学效果。另外,女性之美带来了影片美学层次的丰富,也丰富了影片内在的审美韵味,赓续着红色革命美学的现代生命力。在《红海行动》《金刚川》《长津湖》等影片中,男女两性之间除了深厚的袍泽之情外,含蓄的情感表达与暗示都为影片增添了几分浪漫主义色彩。这种处理手法并非是以爱情元素的俗套嫁接以博人眼球,而是为了增强人物间的情感韵味,为刚健雄壮的战争影像包裹上一层润滑剂,进一步开拓了影片的美学生命。
人生之美是指新主流军事影片中的女性之美给观众的人生境界带来的提升效果,有助于观众在现实生活的繁琐平淡中找寻到崇高的价值与意义,提升自身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认为艺术承担了一种世俗救赎功能,能够将人从日常生活的千篇一律中解脱出来。而具体到新主流军事影片中的女性形象,这种艺术的救赎功能则表现为我们在感受到片中女性角色身上对革命事业的崇高信仰之后,便不难想到对于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来说还有什么不能够战胜的呢?当我们怀有这样一种信念而投身于日常工作时就不难找寻到平凡生命中的价值与意义。
由此可见,新主流军事影片中的女性以自身特有的形象给我们绵延醇厚的审美感受,也让新主流军事片在崇高历史叙事中增添了人性的温暖,更让我们在面对现实生活时能够拥有一个通往崇高人生境界的立足点。
(作者单位:山东女子学院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