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创·乡村振兴 PDF版下载

版面: 创·乡村振兴

匡小莉的“花样年华”


    匡小莉 (前)带领村民给红梅修剪枝叶。

    ■ 邱海鹰 文/图 

    早春时节,天一放晴,四川省华蓥市蜀地花海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常务副理事长兼技术总监匡小莉,就带领村民到海棠博览园给红梅剪枝,移植种苗。

    “修剪枯枝,去掉残叶,可以让花朵更鲜艳、醒目。”匡小莉一边修剪,一边乐呵呵地说,“今年春节,博览园的红梅竞相绽放,来看花的人一批接着一批。不过,红梅的花期较短,如果不精心护理,花朵就凋谢得快。”

    匡小莉是华蓥市双河街道办事处栋梁村人,高中毕业后一边务工一边自修大学课程,2014年春天,怀揣着“为家乡父老乡亲做点有益的事”的梦想,她和亲戚在华蓥市禄市镇凉水井村流转了1000多亩河滩地和撂荒地,种植海棠、紫薇、红梅、玫瑰等名贵花木和鸢尾、女人花、荷花等水生植物,打造生态观光园,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

    2016年,他们牵头成立了蜀地花海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匡小莉自任合作社常务副理事长,带领乡亲抱团发展。

    自修会计专业的匡小莉,以前对花卉种植和管理几乎是门外汉。于是,她又自修四川农业大学园林绿化专业,一边从书本中汲取理论知识,一边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从测土配方、土壤改良、施肥、修枝,到防治病虫害,她慢慢地从一个花卉苗木小白成长为半个专家。

    2020年春,匡小莉在外面出差,由于员工管理不当等原因,第一批栽植的100多株三角梅幼苗全部枯死。匡小莉回来后,发现主要问题出在培养土上,于是马上组织员工补救,用壤土、牛粪、腐叶土、沙等重新做培养土,加入适量骨粉, 栽培时将三角梅栽正,浇透水……由于补救及时、方法得当,4亩多的三角梅栽植成功,当年全部售出。

    目前合作社已引进近30个系列600多个品种的名贵花木共700多万株,除了成品销售,还引来一批批游客观光,产业涉及4个村庄。这几个村的产区变成了景区,田园变成了公园,600多个劳动力实现了就近就业,人均年收入达1.6万余元。“搞花木产业由于投资较大,技术性强,目前虽然还没有纯利润,但这是一个朝阳产业,我们一定要把它做大做强!” 匡小莉信心十足。

    去年,合作社新开发了“花海人家”民宿大院,今年一开春,社员就在大院外修建湿地,用来开展摸鱼儿、捉鸭子等趣味活动,“一年之计在于春,早点把这些配套项目完善,我们这片花木基地,就真正变成看有看头、玩有玩头的花博园了。”匡小莉高兴地说。

    匡小莉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她要继续当好带头人,带领合作社社员和周边的村民撸起袖子加油干,把“蜀地花海” 打造成“画里乡村”,助推当地乡村振兴。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