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2022两会特刊 PDF版下载

版面: 2022两会特刊

牢记嘱托加油干满怀信心向未来

——写在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富东燕 周韵曦 吴苏锦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3月的北京,盛会再次开启。

    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2022年,党的二十大将隆重召开。在这样一个重要年份召开的全国两会,必将凝聚思想共识,激发奋进力量,在新征程上铸就新的辉煌。

    牢记嘱托 再创新业绩

    近些年,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盘州市岩博村党委书记余留芬无论走到哪里,被问到最多的就是“变化”。而每次,她都颇为自豪地介绍着:

    “岩博村,从一个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的偏远落后村寨,发展成为如今集体资产过亿、十里八乡闻名的小康村,村民们住上了‘小洋楼’、开上了小轿车,还辐射带动周边两个兄弟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目前,岩博村人均收入3.3万元,村集体资产1.12亿元……”

    句句洋溢着幸福,字字流淌着骄傲。而余留芬明白,这份幸福和骄傲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对岩博村发展的谆谆教导。

    “走过百年路,踏上新征程。我们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继续以苦干实干来回报总书记,回报党的好政策!”余留芬坚定地说。

    下一步,余留芬依然聚焦乡村振兴:以村办企业为抓手,推动传统白酒酿造产业提质升级;结合岩博自然生态优势,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以“人民小酒”发展为核心,持续辐射带动种植、养殖等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老百姓的就业能力和生活水平……余留芬说着,平和自信的语气中蕴藏着激情和干劲儿。

    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                  

    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乡村振兴成为新时代的关键词。

    这次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赤峰市松山区小庙子村党总支书记赵会杰带来了满满一书包的“萌婶儿”牌杂粮杂豆,“这是我们小庙子村的新产业,带到两会上,是想让大家都了解了解。”

    为了发展乡村产业,赵会杰不放弃每一次“做广告”的机会。而近些年来,小庙子村在赵会杰的带领下,产业发展实现遍地开花。

    “2021年年末,小庙子村的人均收入接近1.7万元。而2010年之前,村民还是勉强维持温饱,没有什么像样的产业。之后,我们调整了产业结构,从胡萝卜调整到中药材,目前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已成为村里主导产业;盘活了低效能土地资源,开始栽种果树,发展经济林产业;利用各种资源优势的整合,打造乡村旅游产业;还有就是我们的‘萌婶儿’……”说到产业发展,赵会杰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这都要感谢总书记呀!”赵会杰由衷地说,“2018年全国两会时,我代表乡亲们邀请总书记到赤峰看一看,2019年,总书记真的到了我的家乡,能亲耳聆听总书记的指示和嘱托,对我们是一种巨大的鼓舞!”

    如今,赵会杰想对总书记说:“小庙子村这几年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赶上了好时代,过上了好日子。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抓住时代的红利,埋头苦干,把乡村建设得更加富饶美丽。”

    接续奋斗 追梦新时代

    “总书记希望乡亲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全国政协委员、柳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韦震玲一直记得,“那是在2020年两会前夕,得知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后,总书记的深切嘱托。”

    近两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变化很大,生态美,环境优,宜居、宜业的面貌已经呈现:自治县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广西高质量发展进步县;高铁、高速路全面推进;建成自治区级村屯绿化示范点52个,森林覆盖率达78.43%……“我们正在着力打造产业强县、交通强县、教育强县,向着和谐环江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韦震玲深情地说。

    伟大事业正乘风破浪、巍巍向前,伟大人民正众志成城、共赴未来。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一名人民检察官,韦震玲表示,新征程路上,在履行好检察职能,维护好社会公平正义的同时,也要聚焦新时代人民政协新任务,在推进祖国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体现新担当。

    从云南怒江大山里走出来的全国政协委员、普米族歌唱家茸芭莘那同样牢记着总书记的嘱托。

    2014年,在全国政协少数民族界别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肯定茸芭莘那在俄罗斯演出时的表现,并希望她今后为民族文化多作贡献。“当时我非常激动,备受鼓舞!”茸芭莘那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自己在这些年的履职中,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不懈努力着。

    茸芭莘那的家乡居住着怒、独龙、普米等20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一有时间,茸芭莘那就去记录、拍摄民间艺人的表演和重要的民俗活动,还收集了大量与普米族口头传统有关的书籍、影音等资料。2018年8月,茸芭莘那与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联合发起《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并逐步实施……

    今年两会,茸芭莘那的提案依然聚焦民族文化,“希望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大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保护与扶持力度,使其在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与贡献。”

    谈及未来,她激情澎湃:“近年来,我的家乡得到了‘一步越千年’的跨越式发展。在新征程上,每一位中华儿女都要继续努力奋斗,凝聚起磅礴的中国力量,把我们心中最伟大、最为之自豪的祖国建设得更好!”

    鼓足干劲 迈向新征程

    “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守好红色根脉,当好红船的守护者、传承者和践行者。”全国人大代表、南湖革命纪念馆副研究馆员袁晶表示,这就是自己的使命。2017年10月,她曾为前来参观的习近平总书记进行讲解,并亲耳聆听了总书记对于“红船精神”的重要阐述。

    近20年来,袁晶一直在南湖畔红船旁为广大群众、党员干部、青少年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在她看来,每天一遍又一遍地讲红船故事并不枯燥。“能在这样一个神圣而光荣的岗位上工作,我感到无比自豪。”袁晶说,“通过自己的讲述,能让全国各地观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伟大建党精神,感悟红船精神,也让广大青少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去年正逢建党百年,南湖革命纪念馆对基本展陈改版提升,打造了全面展示百年党史的“扛鼎之作”《红船起航》,在语言表达、情景再现、技术手段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自6月5日开展至“七一”期间,平均每日流量约0.76万余人次。人民群众对于党史认知的提高让袁晶也对自己提出了更高要求:充分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弥足珍贵的革命文物资源,深化理论研究,创新宣教载体,以广大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党的光辉历史、伟大成就及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一百年的时间,我们创造了一个前人想都不敢想的中国。畅想未来百年,中国定会拥有又一番繁盛景象。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这一点,扎根基层社区32年的朱国萍深有感触。

    朱国萍是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长宁虹桥“萍聚工作室”党支部书记、负责人。32年来,她在基层社区孜孜不倦地忙碌着、服务着,把一个老旧小区创建为连续20年的上海市“文明小区”。2019年,当习近平总书记到访时,她热情地为总书记介绍了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创新工作实践。

    在朱国萍心中,群众利益无小事,即使现在已经退休,却依然坚守在“萍聚工作室”,继续在基层岗位上发光发热。与此同时,家门口的大情小事汇聚成她笔下的建议,直接带到全国两会上。

    “一老一小”是朱国萍最关心的群体。“涉及老人的长护险如何评估?”“孩子网络成瘾怎么办?”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她带来了这样的建议:在长护险申请中,建议将年龄直接作为可获得长期护理的基础标准之一;孩子上网成瘾,建议建立多维度关怀机制,线上线下教育优势互补。

    “继续不断努力提升社区治理的现代化水平,通过多种方式为民说话、为民服务、为民解忧”是朱国萍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生机勃勃的早春,代表委员们会聚北京,他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带着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期盼,共商国是,共话发展,信心满怀向未来。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