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郭艳玲、王晓红、冯艳丽、赵会杰等4位女代表分别就加强草原生态建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航天力量、推进乡村振兴、振兴民族奶业等问题做了发言。
在接受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回顾与总书记交流的每一个瞬间,重温总书记的每一份嘱托,4位女代表倍感振奋,备受鼓舞。
让每一粒种子都能为百姓带来更大的实惠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草原站农技推广研究员郭艳玲是第二位发言的代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草原生态保护与农牧业绿色发展一直是郭艳玲关注的问题。“总书记高度重视种业问题,多次强调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作为科技工作者,我始终牢记在心,将小草种当成大事业,努力在良种选育、野生草种驯化、草种质资源挖掘上下功夫,力争中国草用中国种。”
令她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总书记对每一位代表的发言都认真聆听,及时回应。
在发言中,郭艳玲提了两点建议,一是建议新增优良草种繁育专项补贴资金,建设公益性草种质资源繁育基地,保证生态修复乡土草种质资源稳定供给,支持苜蓿草良种创新繁育;二是建议加大对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目前现有的贮草棚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转变发展方式和防灾减灾需要,建议进一步支持贮草库及贮草棚设施建设。
听到这里时,总书记特别问道:“你指的这个贮草棚是农户的还是集体的?”在听到郭艳玲回复说现在最为缺乏的是贮草库的建设时,总书记又详细询问了其建设成本。经过此次面对面的交流,郭艳玲深刻感受到总书记对于边疆民族地区畜牧业发展的特别关切,“总书记对基层的发展倍加关心。”
郭艳玲此次带来的议案都和其工作密切相关,她在履职过程中,通过查阅资料、座谈、请教专家、和同行一起探讨等多种方式,把汇总的问题呈现在了议案中。谈及未来的工作,她表示,基层的科技工作者一定要沉到田间地头,把论文实实在在写到大地上,让每一粒种子都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百姓带来更大的实惠。
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
再次见到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向总书记介绍小庙子村的新变化、新打算,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党委副书记、小庙子村党总支书记赵会杰一度哽咽。
赵会杰告诉记者,发言时,由于自己的位置离总书记较远,难耐激动心情的她干脆站了起来,将小庙子村的新变化、老百姓现在的精气神儿以及如何继续推进乡村振兴大声向总书记作了汇报。
“总书记肯定了我们村发展产业的做法,对我们未来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做法也给予了肯定,鼓励我们好好干。”赵会杰向记者回忆道。
“去年,小庙子村被评为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接下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继续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带领群众发展产业,不断增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赵会杰说,“我们这一个村虽小,但是内蒙古千千万万个像小庙子村一样的小村庄共同努力,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民族团结,就一定能够打造成北疆的亮丽风景线。”
更好地助力“科技兴蒙”行动
“见到总书记,我非常激动。”发言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六院46所科技委常委冯艳丽坐在总书记对面,冯艳丽说,每位代表发言的时候,总书记都会十分仔细地听,不时点头,并与大家交流。
说起自己的发言,冯艳丽告诉记者,她在审议时的发言主题是《为自治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航天力量》。她说,今天的内蒙古,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和迫切,希望自己的建议能够更好地助力“科技兴蒙”行动。
冯艳丽表示,将牢记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贡献航天力量。
坚持立德树人,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进一步坚定了我们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决心。”全国人大代表、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教务科研处处长、国家一级演奏员王晓红告诉记者,她向总书记汇报了内蒙古通辽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的有关情况。当介绍到有的老师现场教学剥开石榴,让孩子们感悟“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道理时,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让她深受鼓舞。
王晓红说,她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记总书记嘱托,作为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更高质量的民族团结主题文艺作品,作为一名教师,她将坚持立德树人,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