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时讯 PDF版下载

版面: 时讯

遭遇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最严峻考验

“慢”下来的上海:人们与新冠病毒赛跑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丁秀伟

    每一个在上海的人都感觉到,一向“精准防控”,被视为抗疫“模范生”的上海,这两天不断有小区进入“封闭管理”。近两周来,上海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数量迅速增加,上海遭遇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形势最严峻的一次考验。地铁人流减少了50%,中小学生改为在家上网课,一些小区、高校、医院实施封闭式管理,上海一下子“慢”了下来,这些“慢”下来生活的背后,却是与新冠病毒赛跑的人们在全力冲刺。

    医务人员全力奋战在抗疫一线

    “国内这波疫情处于指数级上升初期。”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的最新研判是,由于发生突然、启动晚、病毒快,目前上海仍处于与病毒的并跑阶段。

    搞好疫情防控,最基础的技术动作就是核酸检测。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介绍,上海市在16~17日对重点区域开展了核酸筛查,总计采样了1400多万人次,并完成全部检测。18~20日,又在前期重点区域筛查的基础上,对全市各个街镇进行风险评估分级,对不同风险级别的街镇采取差别化处置,并在非重点区域进行了核酸筛查,尽可能扩大筛查的覆盖面,18、19日2天采样人数累计达到了2100多万人次,短短4天,上海已完成3500万人次核酸检测。

    面对骤然而至的疫情,核酸检测需求大幅上升,为此,各方正在加班加点增加人手紧急提升核酸检测能力。

    在静安区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检验组的最高纪录是24小时做完1500份检测标本。在浦东新区的宝藤医学检验中心,负责人楼敬伟介绍,近日该中心又新增了多台PCR检测仪,且经过有关方面连夜协调招募人手,将加班加点搞好检测服务。

    疫情阻击战对医生来说,是体力与耐力的极大考验,“007”的工作模式成为疫情期间医生们的工作常态。

    宝山区急救中心的女医生们在得知急救中心需承担封控小区医疗保障闭环转运任务后,主动克服自身困难,同急救中心的男同胞们一起加班加点,奋战在抗疫战场,参与完成日常急救、疫苗接种保障、闭环转运等高强度急救任务。

    虹桥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们精准防疫,讲求速度,更追求效率。由于采样小组外出往往需要携带大量的防疫物资,人员的接送重担就压在了后勤保卫科科长李炯和赵振彬的身上,不管多晚,他们都会将采样队员“带回家”。他们奔跑在核酸检测现场,用不停歇的脚步和速度筑牢社区疫情防控安全屏障。被称为“虹桥地图”的李炯在疫情防控这几年,把虹桥街道的各个小区、楼宇底数摸得“门清”,帮采样组节省了大量的路上时间。“我们多跑一点儿,采样队伍路上就能多休息一点儿”,这是李炯的心声。

    虽然上海各医院医生加班加点去支援核酸检测,但暖心服务也一直都在。

    “这次,亲身感受了五院全体医护人员在疫情面前临危不乱的专业素养!”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14病区患者家属吴女士手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讲述了自己在医院闭环管理期间经历的“惊魂一刻”。3月9日下午,五院企业微信群发布全员原地待命指令后,医院全体人员立刻启动了闭环管理应急措施,严阵以待。不巧,在病区陪护母亲的吴女士突发下腹疼痛,豆大的汗珠直冒,露出了极其痛苦的表情。这一反常的现象立刻引起了病区护士的注意,随即报告给放射科副主任魏弢。魏弢马上来到吴女士身边,判断可能是尿路结石导致肾绞痛发作,当即上报医务科,经过同意后陪其前往急诊就诊,完成紧急CT检查,为吴女士代取药并带回病房进行补液治疗。由于处置果断、准确,吴女士疼痛急症得到了缓解。

    3月10日14时许,上海闵行中心医院发布闭环管理公告。3月11日上午,闵行中心医院接到紧急通知,某闭环管理小区内有1名足月孕妇,正由120护送至抢救室。闵行中心医院急诊完成相关检查后,B超提示羊水过少,需急诊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医院迅速组建包括产科、儿科、传染科、超声科、手术室、院感科、医务科、护理部和运行保障科等多学科团队,并做好所有准备工作。很快,该产妇送至急诊手术室,11时47分,随着一阵嘹亮的啼哭声,宝宝出生,母女生命体征平稳。手术结束后,产妇和宝宝转入了由妇产科医护人员严密监护的隔离病房。

    社区工作者和1.6万志愿者守护社区健康防线

    3月14日,上海志愿者网发布774个“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项目,招募上岗志愿者16629人,这些志愿者已累计服务241931小时。

    统计显示,当前“上海志愿者网”实名认证注册志愿者超过590万人。在2021年的志愿服务项目中,“疫情防控”以82.2%的比例位居第一。

    疫情防控,人人都是一道防线,人人都要起而行之。即使不是注册志愿者,很多居民也自发组织起来参与疫情防控。一名家住浦东新区的市民写道:“小区封控后,居民一夜之间自然分工出核酸检测组、扫楼组、快递收发组。力量在人民,果然没错。”

    根据上海疫情防控需要,长宁一些社区近期进入了14天封控管理模式。如何解决小区居民买菜难问题,如何保障特殊群体生活所需,成了社区管理的头等大事。为此,虹桥街道对接辖区内超市、AI社区食堂,为居民送菜、送饭上门。

    “庆阿伯,你的午餐到了,我给你放到门口的柜子上了。”中午时分,虹桥街道某封控小区的社区志愿者敲响了庆阿伯的家门,在得到里面熟悉的应答后,才安心离开。庆阿伯今年87岁高龄,是一名独居老人。3月10日,他所居住的小区收到了14天封控管理的通知。“在得知小区将进行14天封闭管理的消息后,我们第一时间对小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对象进行排摸和重点关心,尤其是老年群体,他们很多不会使用手机订购日常生活必需品,所以我们挨个打电话,询问他们是否需要送餐、配菜。”虹桥街道服务办工作人员表示。

    与此同时,虹桥街道积极对接区商务委,联系辖区内家乐福超市、熙香社区AI食堂等企业提供生鲜、蔬菜、热食,切实做好封控小区居民的生活保障。

    “我们每天制定A、B两份套餐,发送至封控小区购菜群中,让群里的居民选择所需的套餐。”家乐福古北店店长说。

    熙香科技作为虹桥街道为老助餐的企业,也积极对接街道封控小区特殊群体的用餐需求。“我们每天准备包含一大荤、一小荤、素菜和酸奶在内的午餐套餐,由公司的配送员于11点前送至封控小区,再由社区志愿者送上门,让居民可以吃上热气腾腾的午饭。”熙香智慧事业部总监范艳萍说,“不仅如此,我们也减免了配送费,对套餐进行适当优惠,让大家吃得美味、省心、划算。”

    上海“慢”下来了,但是“慢”下来的上海正有条不紊地运行着,无数的医生、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奔忙在点位开展核酸检测、转运物资、环境消毒、引导群众等工作,他们在竭尽全力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