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创·乡村振兴 PDF版下载

版面: 创·乡村振兴

26年来,一直坚守农业科技第一线:主持、参与的鼠害防控课题及项目填补了新疆地区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领域空白;帮助农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通讯录里保存了上千位农民的联系方式——

戴爱梅:“敬业奉献就是最好的担当”


    戴爱梅(左一)在农田查看玉米病虫害。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江平

    ■ 齐丽格尔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提起戴爱梅的名字,农技圈内人和农牧民并不陌生,许多人还会竖起大拇指夸赞。

    今年47岁的戴爱梅是博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推广研究员。参加工作26年来,她一直坚守农业科技第一线,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奉献力量。

    2002年,新疆许多地区发生鼠害,其中,温泉县鼠密度高达30%,损失粮食达50公斤/亩,被定为国家级鼠害监测点。正在温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的戴爱梅立即投入鼠害监测与防控工作。

    为了掌握鼠群密度和繁殖高峰期等信息,作为国家级鼠害监测员的戴爱梅每月至少有一半时间用来捕鼠。每到傍晚,她就背着鼠夹去田里放置,第二天将捕获的老鼠带回家解剖,以确定老鼠数量和分布区域。为了便于开展研究工作,她在自家地下室建了一个实验室,“养”起了老鼠,还用自家的冰柜保存老鼠标本。那几年,她平均一年要解剖600余只老鼠。

    为了提高捕鼠效率,戴爱梅尝试引进国际上已有推广经验的围栏陷阱法(TBS)捕鼠系统,并根据本地环境特点对系统进行改进。其间,戴爱梅主持或参与了10余项鼠害防控课题及项目,参与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区鼠害监测技术规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区鼠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主持编写了《农区鼠害绿色防控技术手册》,其中,她主导的围栏陷阱法试验研究成果,填补了疆内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领域的空白,并从2008年开始在全国各地推广。

    戴爱梅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2004~2015年她主持“博州农区鼠害预警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参与实施国家级鼠害项目“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及应用”,12年间,博州地区直接完成农田鼠害防治面积430万亩,并间接带动全疆完成农田鼠害防治面积5820万亩,挽回粮食损失11.5亿公斤。上述两个项目分别获得中国植保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6年,博州一些农田出现了玉米螟虫害,戴爱梅发现这一苗头后,立即深入田间地头,对病虫害进行监测和预警。当时,博州已有20余年未发生玉米螟虫害,一些农户认为预警是小题大做,不重视防控工作。戴爱梅非常着急,向农户详细讲解玉米螟虫的危害,苦口婆心地劝说并指导他们进行科学防治,终于阻止了玉米螟虫害的暴发。

    参加工作20多年,戴爱梅累计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科研成果曾获4项部级和省级科技进步奖和4项州级科技进步奖。

    除了科研课题,戴爱梅还经常帮助农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农作物高产栽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问题,农民经常打电话向她求助,而戴爱梅总是有求必应,随时耐心解答。她的通讯录里保存了上千位农民的联系方式。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戴爱梅先后评为自治区最美科技工作者、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2021年获得开发建设新疆奖章,2022年2月获得第七届自治区敬业奉献模范提名奖。

    “敬业奉献就是最好的担当。今后我要继续以高度的热情服务三农,把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问题、助力农牧民增产增收作为自己人生的不懈追求。”戴爱梅说。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