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田梦迪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家庭与性别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技术与社会治理平台、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和抖音联合主办的《抖音激发女性经济潜能 助力女性多维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暨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上海大学、中山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9位专家学者,以及2位抖音女性创作者代表受邀参加,就数字时代新媒介、新平台助力女性多维发展话题展开讨论。
报告通过翔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展示了抖音中的女性形象,并从激发经济潜能和实现多维发展两个维度,提炼出抖音帮助女性“创造价值,点亮梦想”的“DREAMS”模式。报告认为,抖音为女性群体提供了自我展示、自我发展的平台,描绘了立体、多维、丰富的女性群体形象,拓宽了公众对女性可能性的想象力边界,增进了社会对女性群体的认知和理解。
“女性在抖音平台的内容创作,展示了新时代女性多元、向上、积极的形象,对于女性分享数字经济红利、改变社会的刻板印象、参与社会热点话题表达很有价值。”中国妇女报社(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孙钱斌表示,中国妇女报长期关注女性全面发展,重视媒体智库功能,成立了“知女研究院”,积极与各界展开交流与合作,开展“大数据背后的女性”专题研究,此前曾与抖音合作发布《听你说——女性表达方式研究报告》,聚焦和展示女性用户在短视频平台上的表达习惯,此次的报告及研讨会是学界、媒体、抖音平台对女性群体持续关注的又一成果。
描绘女性群体的积极图景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中心教授、家庭与性别研究中心主任李婷在研究中发现,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以表情、语言或者生活化场景为主的内容创作更契合女性的表达方式,同样,女性富有情感力的表达也更能在短视频平台上获得反响和共鸣,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女性的创作热情。
报告显示,抖音女性创作者数量不断增加,2021年女性创作者较2020年增加了18%。其中,中青年女性(50岁以下)占据绝大比重,是抖音女性创作者的主力;51岁以上的女性群体创作热情同样较高,虽然她们的人数占比仅为7.71%,却创作了13.22%的视频数。“这出乎我的想象和意料,我们在关于老年群体的日常调研中,看到的往往是偏悲观、色调沉闷的景象,抖音却让我们看到一种生机勃勃的老龄化图景。”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钟晓慧表示。针对这一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所教授吴小英也指出,抖音打破了职业、地域、年龄等边界,让不同群体的女性都能拥有表达、创作的空间及可能性。
抖音女性创作者参与最高的三个热门话题分别是穿搭、好物推荐、Vlog日常,这并未出人意料。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汽车、科普等在传统观念里以男性为主导的议题上,也出现越来越多的女性身影。李婷认为,这种“破圈”现象让外界了解到女性群体的诸多可能性,展现女性多元、立体的新形象。
同时,家务劳动和育儿照料的内容也经常出现在抖音女性创作者的视频中。作为一名同样爱好分享家务视频的抖音用户,北京大学社会研究中心助理教授於嘉指出,“家务劳动和育儿照料对于女性来说似乎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且往往与枯燥、劳累的词汇相关。抖音上有很多女性创作者用一种趣味的表达方式让这类枯燥的内容变得更具象、更有趣,同时形成一种更强的冲击力。”於嘉认为,通过抖音记录和展示女性在私人领域家务劳动成果,可以让更多人感受家庭的幸福美好,有利于增进两性间的相互理解,营造良好的婚育舆论环境。
帮助女性获取社会支持
报告指出,抖音的社交属性有助于女性获取信息、友谊和财富收益等社会资源。於嘉举例说,一位从事餐饮工作的女性创作者,经常在抖音发布其制作盒饭的视频,很多粉丝喜欢,还会在视频评论区给她提供盒饭的需求信息。於嘉指出,传统劳动市场,女性的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源相对较弱,往往会限制她们的社会生产和参与。抖音等新型媒介平台,不仅给女性提供了展示的机会,还能帮助其在交流互动中与网友建立信任,获得信息、情感等多方面的社会资源支持。“这是女性拓展自身社会网络的有效渠道,帮助女性实现线上到线下的资源转化,也是新媒介、新平台助力女性发展的重要体现。”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新技术与社会治理平台主任、教授赵延东则提出,技术发展为女性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赵延东认为,女性在抖音进行内容创作、账号运营、直播带货等尝试可视作其发现自我优势、建立自信、提升综合技能的过程,这些优势和技能在女性现实社会参与和交往中被充分发挥出来,为女性获取更多认可和支持奠定了基础。
钟晓慧针对抖音上的中老年女性创作者的参与情况进一步发表看法。她介绍道,无论是中年家庭主妇、退休阿姨,还是高龄的银发奶奶,她们大多爱好利用空闲时间记录和分享家务、美食、服饰喜好、种花种草等普通日常。“正是这些看似普通的内容,帮助她们跨越物理空间的局限,跟远方的人建立了一种联系,增强了她们的社会连接和互动,增加她们的社会资本,并在提升其个体的身心健康水平方面起到助益作用。”钟晓慧表示。
助力女性创造经济价值
报告显示,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有1320万女性直接从抖音获得收入。“这是很大的进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教授宋月萍表示,“抖音代表了一种新型经济模式,通过劳动方式的碎片化和多元化,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女性工作在时空上的限制,拓展了女性参与经济活动、创造经济价值的渠道。”
2021年,抖音女性创作者在电商领域表现突出。女性电商创作者数同比增长41%,视频数同比增长132%。抖音带货达人中,女性达人数量占比58%,女性达人带货销售额占比64%。数据表明,不少女性投身于短视频的创作经营,通过视频广告、短视频/直播带货、直播打赏等方式获得财富收益。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房莉杰认为,帮助女性实现生产、生活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融合,让女性可以兼顾家庭和事业,享受数字经济的红利,是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重要价值之一。正如抖音女性创作者@清华妈妈马兰花,选择放弃原本优质的工作,专职投入抖音的内容创作,分享育儿经验并进行儿童图书带货。“家庭和孩子对我来说非常重要,但我并没有因为家庭而放弃自己的事业,而是通过短视频创作和电商找到了两者平衡的最优解,在保证经济收入的同时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家庭、陪伴孩子”,@清华妈妈马兰花感慨道,“同时,我也始终相信知识有价值,相信我的分享可以给新手父母带来帮助。”
对此,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计迎春表示,抖音上有一大批如@清华妈妈马兰花的女性创作者,她们实现经济独立的方式就是她们的生活方式。她们不仅在打破公私领域的隔离方面做出主动探索,实现工作和家庭的兼顾,并且把自己积极的工作、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通过短视频传递到更广的范围,产生积极的影响。
数据还显示,过去一年,抖音万粉女性乡村内容创作者数量增长超71%,以@漠里姐姐为代表的乡村女性创作者,通过其淳朴善良、有亲和力的表达,成为乡村风貌的宣传者,又成为地方特色农产品的销售者,成为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她”力量。@漠里姐姐说:“抖音给了我一个返乡创业的好机会,帮我搭建了一个能够直接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边远地区的产品也能冲破地域局限,顺利打开销路。”
正如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研究员马冬玲总结的那样,无论何时,提升女性在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的参与程度都是女性发展的先决条件。如何利用新技术和新平台帮助女性实现发展则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议题。希望以抖音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能够继续发挥平台优势,帮助广大女性,尤其是边远地区、贫困、流动女性获得信息和服务,降低女性就业、创业的机会成本,缩小城乡女性差距,助力实现女性群体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