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玉林
38岁的熊梅,有着丰富的工作经历——
她曾担任云南省盐津县盐井镇长沟村、高桥村、文兴社区三个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如今担任落雁乡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
工作岗位在不断变化,但熊梅一心为民的初心从未改变。即使困难重重,这个身材娇小的苗族女人,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始终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她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
村子发展的“领头雁”
熊梅1984年出生在盐津县盐井镇花包村七里半苗寨,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于2015年回到花包村担任村治安员,2016年5月当选为村委会副主任。在村子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熊梅对待群众如自己亲人一样,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组织的信任,于2017年11月调任盐井镇长沟村党总支书记,成为2000多名村民的“领头雁”。
初到长沟村,熊梅用两个月时间走遍了该村的26个村民小组,走访了村里的每一户贫困户,她说,只有全部走一遍,她心里才有数,是真贫还是假困,得核实。
长沟村坪上自然村,散居着60余户苗族同胞,坪上自然村又是整个长沟村基础条件最差的自然村,辖8个村民小组120户人家,全散居在海拔1400米以上的高山上,上山的公路晴通雨阻,是典型的通路不通车,生产生活的成本都非常高,村民们饮水、用电也不能完全满足,大部分经济收入来源于外出务工。作为一名苗家人,看到自己的同胞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熊梅心里很不好受。
她把不通路的小组和道路急需硬化的小组,需要解决人畜饮水、需要进行电力升级的情况都用一个本子认真写下来,记在心头,让自己始终铭记长沟村要走上小康路。
集体产业发展启新程
长沟村曾是盐井镇有名的后进村,离镇政府所在地最远,基础设施很薄弱,干群关系曾一度紧张。到长沟村工作后,熊梅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双保障、双推进”。教育管理好村“三委”人员,树立起廉洁奉公的形象,提高办事效率,重点治理了群众办事难等问题,让长沟村群众对村干部的印象逐渐好起来;规范了全村党员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引导农村党员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有效利用党员活动日,发动全体党员义务整治路域环境、清洁河道,在党员的带动下,全村的环境治理走到了全镇的前列。如今的长沟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环境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017年,盐津县提出集体经济产权改革,贫困村出列的硬性标准明确要求集体经济收入要突破2万元,这一崭新的课题让一些人望而却步,做得好了怕今后涉及钱财纠纷,做得不好怕影响自己的声誉。熊梅认真研读了县委下发的相关文件和政策,为了得到群众的支持,她召开群众会,挨家挨户鼓励动员。最终,连片1200亩甜脆柿成功完成种植,2000亩油菜、1000亩包菜收获累累,800亩林下辣椒产业也干得红红火火。
将初心使命坚守到底
在决胜脱贫攻坚紧急关头,由于长期劳累和工作强压,熊梅患上了乳腺肿瘤,原本活力四射的她出现了与病痛折磨斗争的疲惫状态。担任小学教师的丈夫曾劝她回到县城找一份轻松的工作,但熊梅在几经思考后,还是放心不下长沟村真心待己的群众。她说:“再等一等,等长沟村脱贫了,我就回家。”
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下来,再深的河水也要蹚过去。2019年6月和2020年9月,因工作需要,熊梅先后调到高桥村和文兴社区担任党总支书记。在担任村(社区)总支书记期间,熊梅用与群众“零距离”的优势,关心关爱留守妇女儿童,作为一名基层女干部,她深知留守妇女儿童生活的不易,经常看望他们,与他们拉家常,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留守儿童亲切地叫她“熊妈妈”。
2021年1月,熊梅通过村干部定向招聘,考入落雁乡人民政府,被安排到医保所工作,该项工作要求工作人员细心、负责,熊梅一如既往用真心和细心在这一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到她手里的每一张单子,每一笔报账款,她都给老百姓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前来报账的群众均这样形容她:“这个同志热情、细心、负责任,是个好干部。”
今年7月,在落雁乡党委、政府开展的“竞争上岗、双向选择”中,熊梅又担任了落雁乡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作为一名女性,我能体会到党和国家对妇女干部的关心重视。这种信任是前进的动力,我将团结全体乡亲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