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美·什刹海 PDF版下载

版面: 美·什刹海

风儿吹来一面扇


    一把扇儿在扇着悠悠凉风,惬意无边,也诗意无边,就像此时万物蓬勃的田野。一扇在手,就是牵手故乡,牵手祖国,哪里还有比这更美妙的感觉?

    ■ 刘放

    在海南的日子里,从省会城市到镇属农场,我多次看到这把俗称的“芭蕉扇”。我感觉它也认出了我。扇子叫蒲葵扇,或者称之为葵扇,我们家乡叫蒲扇,是一种传统的夏日降温工具。它们由蒲葵叶制成,以广东新会出产的最为有名。

    我所见的海南扇子,绝非出自新会。过于的“生态”,也过于的“绿色”,使其做工太过简单粗放,完全是一片蒲葵叶子随便剪剪即成,这不是新会的风格。都知道海南植被茂盛,树木品种繁多,这种与棕榈很像的蒲葵树,自然也不稀罕。我估计,海南的这种蒲扇价格应该非常便宜。我的租住房里有两把,很像电视剧《济公》里主角的不离手道具,即歌中所唱“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外加“一把扇儿破”。房东所用的扇子,也是一样的规格和质地。

    便宜并非无好货。我小时候见识的蒲扇,就是价廉物美。

    风儿吹来一叶帆,捎来远方新世界。我觉得这把扇子,足可与风帆媲美,二者均为风中使者,风中精灵。相对而言,帆被动一些,不动声色倚桅杆而立,像傍门框的觊觎者,它本身并无动力,是无形的风助推,让它攫取功劳。扇不同,它与风的关系,主动如深水中的桨,搅动水流生动力,劳而有获,顺水逆水都能行船。风儿吹动帆,扇儿鼓动风。风不动帆也不动,不动都不动;扇动风儿随动,不动也得动。风过之处,带来降温和风凉。乡下岁月,我的奶奶一把蒲扇,扇凉了整个夏夜,扇舒适了整个夏夜。

    那白天呢?扇儿扇不动白天,白天奶奶要下地干活。我片刻不离,尾随不舍。她采片荷叶戴我头,让我在地头树荫之下玩蚂蚁,毒日头下她锄地。玩半晌,头上荷叶枯了,我也在地头睡着了,蚂蚁转而爬上我的额头,开始“玩”我,玩荷叶覆盖下的一颗“毛芋头”。奶奶丢下锄头奔过来,捡荷叶当扇挥,蚂蚁不是蚊蝇,赶不动,须一只一只捉,捉了再扔掉。

    夜晚的蒲扇,也不是先扇我。先享受到扇风的是烟包。这烟包是夏日乡下夜晚的战神,所到之处,蚊子望风而逃。烟包何许人?非人,乃干稻草扎卷,拧编,形同包婴儿的“蜡烛包”,怕太过易燃,外表浇水,点着后内干外湿滚滚冒蓝烟。奶奶一手执烟包,一手摇蒲扇,形同敲打铜锣巡视,放安民告知:存心不良的蚊子们注意了,夜幕降临,屋外天地大着呢,外面去吧,现在的陋室该让咱家祖孙安睡。

    奶奶瘦高,烟包在其手上时而墙根,时而瓦檐,明灭火焰如红线流动,有诗句咋说来着:“谁持彩练当空舞”,此持彩练仙女还能有谁呢,明知故问嘛。烟包借助扇子风,甘当奶奶的急先锋,鼓起腮帮子吹烟,于屋内所向披靡,乱哄哄的蚊子便争先恐后地向外逃。胆大妄为的游兵散勇,所剩无几,也被熏得头重脚轻,丧失了战斗力。奶奶将烟包放门口,它余烟袅袅余威悠悠。受恩于一扇风,报效全身能量,御敌于国门之外,忠诚守卫奶孙梦。

    梦中港湾可有帆?有也不过装饰,务实还当请扇君。那怜孙者,通宵不停地扇。扇风中的故事,有怀橘遗亲,有神笔马良,有悟空巧借芭蕉扇……孙儿腾云驾雾入梦了,奶奶不累扇儿累,该停扇片刻,让扇儿也歇歇啦。奶奶停扇片刻打个盹,梦中惊醒,一摸,孙儿身下湿漉漉的,条件反射重摇扇。扇子重新桨入静水,舀一瓢清风润无声。扇走上半夜,迎来下半夜。屋外呢,扇走窗外拎着小灯笼的流萤,夜空满天星斗眨眼观望,不解,眼馋,终也打着呵欠退隐。

    这面扇子,奶奶感念其恩德,用布条滚边,细细缝牢,一用数年。还嫌不够雅,她颜楷写我名字,油灯一熏,擦净墨迹,就是镂空体。

    我还看见,当年村里的大叔大哥定亲后,逢时过节要到对象的家中送礼。初夏的礼品是一只鸭子,一篮子新麦面做出的端阳粑,同时配上几把新蒲扇。那活鸭会伸长脖子叫唱几声,那新出笼的端阳粑自然香喷喷;唯有那新蒲扇无色无香,价钱也便宜得很,似乎无关轻重。但在我看来,送礼人心中之美啊,就像有一把扇儿在扇着悠悠凉风,惬意无边,也诗意无边,就像此时万物蓬勃的田野。

    比起折扇,蒲扇的确不及其风流倜傥,刷地甩开,又刷地收拢。那一根根扇骨组成的拱形扇面,上面一拱应了民歌天似穹庐,下面一拱如半轮旭日跃出海面,天与地之间供名人们作画题词,佳话不断。文化人手捏一柄折扇,更多的并不是用来扇风,而是手中把玩,是摆设,蒲扇哪能有如此效果?比起那些檀香扇,还有绢面团扇,蒲扇更像是一个朴实红黑的村姑。孰优孰劣,也是因人而异,因目光和心眼而异。

    蒲扇其实也入画,丰子恺先生的画中,就多有蒲扇摇起清风。一幅《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让我眼泪汪汪,我多么希望自己是那画中的打扇人,但削瓜人哪里去了?一幅《瞻瞻的车》,又让我破涕为笑,那腿间的两把蒲扇,也能玩成脚踏车!

    我广东新会的一个朋友告诉我,不少年迈的海外华人华侨对蒲扇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一次网购几百把蒲扇,拿扇在手,向自己的儿孙讲述过去的故事,扇子是用手工做成,凝集中国人的勤劳节约,一分一毫都靠自己挣,得来多不易。我对他说,恐怕更多的还是这些老者自己的情感需要吧,这留有儿时温馨记忆的载体,会给自己讲述许多苦难又美丽的故事呢。一扇在手,就是牵手故乡,牵手祖国,哪里还有比这更美妙的感觉?

    风儿吹来一面扇,我在海南举头北望,瞬间,就从时空隧道穿越到了童年。我想,能有此幸运者,当不在少数吧?

    于此时,我想念的又何止那把扇子?心中的哀思,皆源自那个执扇的人。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