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富东燕 发自北京 日前,人社部印发《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全国技工院校大力推进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百千万”目标,即建设100个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专业,1000所技工院校参与实施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培训10000名工学一体化教师,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开展工学一体化工作是实现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并将带动形成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新局面。”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负责同志说。
该负责同志进一步表示,技工教育本质上是就业教育,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职业性,最好的培养模式就是“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推进工学一体化工作,就是要着力实现从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转变、从课堂教学向生产教学转变、从书本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变。
“百千万”工作目标将如何分步骤推进?该负责同志介绍,将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
第一阶段是重点推进阶段。开发、修订30个专业的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并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组织申报、确定第一阶段300所建设院校;修订工学一体化教师标准和师资培训标准,组织遴选第一批工学一体化师资研修基地,并培训教师1500人次;制定工学一体化课堂、课程、专业、院校评价标准,并于2022年底前公布。
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分别从2023年下半年和2025年开始,力争在2025年实现“百千万”目标,带动广大技工院校继续深入推进实施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