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霞
近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召开“关注老人权益保护,营造防骗社会环境”新闻发布会。据介绍,近5年来该院办理的诈骗老年人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态势。
北京一中院梳理相关案件发现,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审理诈骗案件共532件,涉及诈骗老年人的案件40件,占所有诈骗案件的7.5%。自2019年起,诈骗老年人案件数量及犯罪数额均有大幅增长,2019年至2021年,每年审理的诈骗老年人案件均在12件左右,平均每年有两件诈骗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一审案件。
北京一中院副院长谭劲松介绍,涉老年人诈骗案件集中表现为三大特点:一是诈骗事由多样化,主要集中在养生保健领域;二是犯罪手段专业化,犯罪行为具有明确针对性;三是被害人众多,犯罪数额大,追赃挽损难。对此,北京一中院建议老年人群体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防范意识,勿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勿轻信推销,遇到无法辨别真伪的情况及时向家人或者有关部门求助,同时记得保存转账记录、收据、对方身份信息等客观证据。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秘书长臧美华参加了当日的发布会。在她看来,关心老年人、保障老年人权益是全社会的问题。老年人上当受骗的原因很多,主要是信息网络发达,诈骗手段不断翻新,防不胜防;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知识更新能力变慢,跟不上形势,缺少与社会的沟通和子女的陪护,也有的老人追求利益等。臧美华认为,关注老年人防诈骗,全社会及相关政府部门要建立防范体系和机制,重点打击犯罪分子,加强全社会特别是基层街道社区对老年人的宣传教育。
当日,北京一中院还发布8件涉老年人诈骗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