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 王丹青 李曦
“干这行,就要千方百计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济宁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于安玲说。
今年是于安玲第五次参加全国两会,由她领衔及参与向全国人大提交的建议,已超过30件。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由于安玲领衔提交的《关于修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议案》等3件议案已经被纳入国家立法计划,她针对食品安全生产环节提出的《关于允许中小食品生产企业共建产品质量检验室的建议》也收到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书面答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指导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对中小食品生产企业共建产品质量检验室进行了有益探索。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于安玲将“办好群众关心事,用心提出务实管用的议案建议”时刻记在心上,这5年来,每当提交的议案建议“有回应”,便是于安玲“最高兴的时刻”。
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来自于安玲的“职业本能”。
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于安玲一直奋斗在农业研究一线,先后从事农业技术推广、良种繁育、农产品质量监管与检测、农业科研等工作。2012年,于安玲开始负责济宁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工作。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是食物的主要来源,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关系到食品安全和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农产品质量检测的全国人大代表,于安玲始终牵挂着食品安全。
2019年,在充分的调研基础上,于安玲领衔提出了《关于修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议案》。她告诉记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于2006年出台,但实施以来从未进行过修订,有些条款已经明显不适应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形势,在某些情况下也无法与2015年新修订的《食品质量安全法》相衔接。
2019年10月19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草案已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修法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还多次与于安玲进行沟通,征求她的意见建议。
要想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除了“升级法律武器”外,于安玲还前往部分食品生产企业开展调研。“食品生产企业的检验室是产品质量把关的关键部门,直接关系着食品的质量。”但在调研中,于安玲发现,部分中小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检验室形同虚设,给食品质量安全带来隐患。
于是,于安玲又提交了《关于允许中小食品生产企业共建产品质量检验室的建议》,而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建议的书面答复,下一步将根据她的意见建议和地方典型经验,继续推动企业落实食品检验责任等主体责任,鼓励距离较近的中小食品生产企业结合自身条件,探索建立联合食品检验室,提升食品检验水平,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希望通过我们所提的议案建议,能够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建设发挥一定作用,能够为基层群众解决他们关心的事。”于安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