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淅沥,打在青砖黛瓦上。一条烟雨迷蒙的小巷,一家再普通不过的小店,承载的是一位老匠人的匠心。
■ 福建省三明市列东中学初一(5)班 傅禹茗
惊蛰过后,南方的小城下起淅淅沥沥的春雨,正是躲雨的缘故,我阴差阳错进了一家制作折扇的小店,结识了这样一位手艺人。
那店不大,却摆满了各色的折扇,粗略一算,也得有上百把。而小店的主人,一位身着黛色旗袍的老太太,身处这满目琳琅之中,灰白的头发挽成一个髻子,双手在手工台上摆弄着什么,全神贯注,似乎全然没发现我的存在。
“您好,我在店里躲会儿雨行吗?”我虽怕打扰老奶奶,但还是决定说一声。“好。”老奶奶只是抬眸看了我一眼,并未多言,又低下头继续忙活。我感到奇怪,这不就是家卖扇子的店么,人也不多,怎么店主这么忙?想到这,我忍不住凑上前去,瞧瞧老奶奶在忙什么。老人并未察觉到我的靠近,眼神一刻不离手,那双布满褶皱的手则拿着一叠“竹片”在刀下打磨着,削下的竹屑落在地上。我往下一看,已是堆成一座小山,如此乏味而单一的动作,老人却孜孜不倦。老花镜下的双眸,似乎除了眼前折扇的“雏体”,再也装不下其他。我望着那位一心扑在折扇上的老人,在心里默默为她的认真打了100分。
我看了好一会儿,见那一叠“竹片”,逐渐被一双手,一把刀削成成型的竹扇小骨。直到老人停下手上的动作,摘下花镜用手揉揉眼,我才回过神来。“奶奶,这扇子是快做好了吗?”我忍不住出声问道。“早着哩!一把扇子得要四十多道工序,这才做到小骨成形呢!后边还有泡水定型,小骨磨平……”那老人絮絮叨叨的,虽是在回着我的话,眼神却从未离开过扇子,像是慈母在看幼童,“这扇子还是从前的文人喜欢用,风流雅致的,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好这些!”“那为什么还要做呢?”我望着店里形色各异的扇子,那明艳的胭脂,清新的竹青,典雅的月白,似乎身处那才子云集,轻巧折扇袖中藏的烟雨江南。“当然得做,这老祖宗传下的东西,不能丢!器物有魂魄哪,我做了几十年的东西,是放不下啦……”那位老人言语着,似是在对我说,却更像在陈述自己半生的决心,几十年的默默无闻只为传承。
春雨淅沥,打在青砖黛瓦上。一条烟雨迷蒙的小巷,一家再普通不过的小店,承载的是一位老匠人的匠心。 指导教师:雷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