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鹏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冯丹提出《关于加快自主创新的先进存储产业升级 为数字中国提供安全仓库的建议》,呼吁从战略高度重视存储产业创新发展,关注存储芯片、设备、系统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为建设数字中国提供安全仓库。
大数据被誉为21世纪的石油,在发展高质量数字经济的今天,数据资源已经成为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重要战略资源。由于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存储便显得至关重要。
“存储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数据赖以存在和发挥效能的基础平台,也是数字经济中至关重要的数据基础设施,不仅关乎企业数据的安全存放,也关乎数字经济产业安全、国家安全。”多年来,冯丹一直带领团队致力于大规模网络存储系统、云存储、固态存储技术、磁盘阵列、计算机系统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信息存储相关领域承担了一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在内的多项科技奖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获得华为奥林帕斯存储先锋奖等荣誉,团队中涌现出多名国家级人才和青年人才。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9年多来,冯丹一直关注着中国存储产业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仅过去4年,冯丹就提出了近20条关于加强信息存储产业发展的建议。
履职期间,冯丹发现,信息存储产业的技术在企业中得到了很多运用。为此,她加大了在企业调研的力度,带领团队在近5年里,和华为、腾讯、浪潮、海康等8个国内信息存储领域龙头企业建立起联合实验室,通过前沿技术,解决企业在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共同攻克“卡脖子”技术,并将成果转化落地。
冯丹认为,当前需要从应对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和加快数字中国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尽快编制数据存储产业发展规划,尽早完善我国半导体闪存产业战略布局,打造以半导体存储芯片与介质产业、存储硬件与软件产业、存储应用与服务产业为基本内容的半导体全闪存上、中、下游产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产业创新发展生态体系,为打造万亿级存储产业夯实基础。
此外,还应加快建立技术创新平台,加大基础性研发投入,为存储产业提供技术创新源头。建立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充分发挥一流高校、一流科研平台立足技术前沿的优势,结合产业需求,进行引领企业发展的技术创新,通过平台建设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无缝连接。加大闪存、下一代非易失存储器等新型半导体存储的基础性研发投入,抓住当前国际上存储产业升级转折期和发展机遇,提前部署,实现弯道超车或加速超车,引领产业发展。
“目前存储芯片还处于补短板和追赶的阶段,缺乏先进技术,缺少领军人才,这是现阶段面临的最大挑战。行业所需的人才不仅需要科研业务强、有一线工作经验的高素质工程师,又需要具有前瞻视野的产业科学家,还需要了解芯片行业的投资人。”身为教育工作者,冯丹尤其关心存储产业创新发展中的人才培养,认为应当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实现科技成果进一步转化和人才创新能力提升。
冯丹表示,存储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跨专业型人才,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科群建设,建设集合技术、人才、产业的完整生态圈。为了培养储备存储产业高素质人才梯队,应当根据数据存储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鼓励高等院校设置数据存储类课程体系,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探索高等院校与数据存储企业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培养并储备兼具专业理论与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还应进一步推动人事制度改革,通过优化工资待遇、设置奖励基金等方式,引进和留住高端存储专业人才,优化人才的地域和行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