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清英 徐志华
入春以来,在重庆市开州区农村,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开始紧锣密鼓地组织生产,许多留守妇女成了“上班族”,游客在果园里体验采摘乐趣,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
种养基地挣钱忙
“姐妹们快来哟!客户要白菜。”在竹溪镇春秋村赵家坝任大姐蔬菜种植基地,随着负责人任登秀的一声吆喝,在不远处平整土地的廖桂英、王连蓉等人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儿赶过来。她们有的称秤,有的打包,不到半小时,1400斤白菜就装车运往开州城区的两家大超市。
“任大姐对我们像家人一样贴心。我们有时加班,她还要买包子、馒头给我们加餐,大家做事有干劲。”廖桂英说。
王连蓉与丈夫原本在家种庄稼。2016年,夫妻俩到蔬菜基地务工,每人每月工资2000多元,一干就是6年。
任登秀说,近年来,蔬菜种植基地加强测土配方,实施科学施肥、绿色防治病虫害,产品提质增效,产业越做越强,常年吸纳劳动力35人,大家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在谭家镇凉峰村候家溪冷水鱼养殖基地,几十名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脱贫户蔡天均与妻子张成桂是基地长期工。最初,他们没有什么技术,只会打打杂,如今已成为基地的技术工,收入逐年增长。去年,他们在开州城区购买了一套新房,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滋润。
候家溪冷水鱼养殖基地创办人蒋开均介绍,基地吸纳了72名村民稳定就业,并请来相关专业人员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让他们都拥有了一技之长,收入大幅增加。
笔者了解到,近年来,开州区实施乡村产业提振奖补“百万行动”,对各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奖补,支持他们发展特色产业,并加强对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增强他们发展产业的后劲,实现联农带农促增收。
生态宜居有奔头
“这棵树的柑橘好甜啊,快点来摘哟!”在临江镇福德村智慧果园,游客们正在体验采摘柑橘的乐趣。
福德村党支部书记熊炳科介绍,近年,福德村发展村集体产业,打造智慧果园,16万棵沃柑树得到有效管护,结出的沃柑味美多汁、口感香甜,吸引众多游客前去采摘,今年预计收入500万元。
在产业发展的同时,福德村的村容村貌也不断改善。近年来,村“两委”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文明创建等活动,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并在村便民服务中心修建村史馆、礼堂,建设垃圾分类示范点,乡村颜质越来越高。
“在村里走了一圈,到处干净整洁,每家每户院落别致,就连垃圾桶都很有特色,真是个生态宜居的好地方。”在临江镇福德村,游客谭女士说。
笔者了解到,近年来,开州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强基础、促改革,推动传统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转变,让农业有奔头,农民有盼头,农村有看头,绘出了百姓富、生态美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