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 PDF版下载

版面: 视点

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关于青年的白皮书《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发布

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堪当大任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韵曦

    近日,北京征兵办工作人员孙世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享了一段令人感动的小故事。当孙世光在面试中提问“如果把你分在前线部队,你会有什么看法”时,一名报名入伍的女生这样回答:“我早就做好准备了,因为我上面还有一个哥哥。”视频评论区,网友们纷纷为这名青年女性点赞,有网友表示:“这是我们每个青年应有的觉悟。”

    正如4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中所说的:新时代中国青年不畏难、不惧苦,危难之中显精神,关键时刻见真章,总能够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自觉扛起责任,无私奉献,无畏向前,彰显青年一代应有的闯劲、锐气和担当。

    白皮书展示新时代中国青年精神风貌

    发布会上,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白皮书约1.8万字,正文包括四个部分:一、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共享机遇;二、新时代中国青年素质过硬、全面发展;三、新时代中国青年勇挑重担、堪当大任;四、新时代中国青年胸怀世界、展现担当。

    白皮书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顾100年来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民族复兴接续奋斗的历程,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年发展的关心重视,介绍中国推动青年发展的政策举措,展示新时代中国青年事业的发展成就和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向全世界青年发出倡议,呼吁全球青年为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智慧力量。

    “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关于青年的白皮书”。会上,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表示,从成长环境看,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拥有更充分的发展条件、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更全面的保障支持、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正迎来建功立业的难得人生际遇;从发展成就看,新时代中国青年理想信念更为坚定、身心素质向好向强、知识素养不断提升、社会参与积极主动,在奋斗中锤炼本领、在磨砺中增长才干,显现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能力素养;从担当作为看,新时代中国青年在各自岗位上奋斗奉献、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在基层一线经受磨砺、在创新创业中走在前列、在社会文明建设中引风气之先,展现出不怕苦、不畏难的青春风采;从人类情怀看,新时代中国青年“走出去”的道路越来越宽、沟通合作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在心与心的交流对话中汇聚青春共识、在手拉手并肩前行中绘就美好图景,更加开放自信地融入世界,展现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开阔眼光。

    “中国青年朝气蓬勃、自信奋进的精神风貌充分证明,中国政府坚持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党管青年原则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青年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也是继续发展的根本依靠。”贺军科说。

    面对我国青年发展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贺军科表示:“我们将立足发展实际和基本国情,立足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认识青年的关键战略作用,继续加大各领域政策扶持力度,让青年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迸发出更多才智、贡献更多力量。”

    中国青年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白皮书总结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青年发展取得了多方面的历史性成就。

    支撑青年发展的物质条件显著改善。超过2500万贫困青年彻底摆脱贫困,中国青年共同迈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生活;2012年至2021年,农村和贫困地区重点高校专项招生计划定向招生超过82万人,让更多青年公平享有接受更好教育的计划可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当代青年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惠及青年的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传统文化产业和数字创意、网络试听等新兴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各类旅游产品应有尽有,中国青年精神品位不断提升,文化视野更加开阔,见识阅历更加广博。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中国青年日益成为网络空间主要的信息生产者、服务消费者、技术推动者,深刻影响了互联网发展潮流。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国青年在网上积极弘扬正能量、展示新风尚,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青年的身心素质向好向强。2018年,14岁至19岁青年学生体质达标测试合格率达91.9%;18岁至30岁青年成为参与冰雪运动的主力军,参与率达37.3%;虽然在就业、教育、住房、婚恋、养老等领域还面临不小压力,但中国青年面对困难不消沉、面对压力愈坚韧。

    受教育水平大幅提升。2020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8年;大学专科以上在职青年占同等文化程度就业总人口比例超过50%;2020年成人本专科在校生超过770万人,网络本专科在校生超过840万人。

    青年就业机会更加充分、多样。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逐渐成为青年就业的主要渠道;第三产业成为吸纳青年就业的重要领域,涌现拥有多重身份和职业、多种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斜杠青年”。

    “通过大量的日常观察和实践,感觉青年们朝气蓬勃,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贺军科特别指出,当代青年的理想信念更为坚定,知识素养不断提升、心理状态自信达观,充分展现出勇于担当的精神。

    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和青年工作机制已初步形成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台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级青年领域专项规划——《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贺军科介绍,《规划》颁布5年来,在各方面的关心下,青年发展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一是支持青年发展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二是促进青年发展的协调机制全面建立。三是解决青年急难愁盼问题有了实质性的推动。这是最根本的落脚点。四是集中探索推动《规划》落地更加有效的方式方法,把一些零散的政策打包,整体性地推动青年发展。

    “这些年来,各地根据青年发展中涉及的教育、就业、创业、婚育、赡养父母、住房方方面面的事情,结合当地情况出台了大量具体政策。”他举例道,比如住房问题,广东省在2020年实施了“青年安居计划”,帮助7000多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在当地获得公租房的保障;前不久,北京市拿出600多套公寓作为保障性租赁住房,也是首次面向应届生配租。同时,最近一年来,全国90多个城市全面探索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的青年工作机制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初步形成。”贺军科说。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