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时讯 PDF版下载

版面: 时讯

教育部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首次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专门研制学业质量标准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周韵曦 发自北京 “现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各课程标准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例如,学段纵向有机衔接不够,课程标准缺乏对‘学到什么程度’的具体规定,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缺少科学依据,课程实施要求不够明确等,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4月21日,针对刚刚修订、即将在今年秋季开始执行的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在教育部发布会上介绍,新的方案和标准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化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间的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系统性。优化课程设置,细化学科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可操作性,引导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据介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对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等内容均作出调整。

    课程方案的修订变化主要体现在:完善了培养目标。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优化了课程设置。“道德与法治”九年一体化设计;一至七年级艺术课程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

    “双减”背景下,新的方案和标准也以科学的设计和具体的安排,为“双减”政策落实提供了课程政策依据和专业支撑。田慧生指出,这次课程标准修订首次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专门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对于教师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或者说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就达到了相应要求,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可以有效避免在实际教学中学得过多、学得过难的问题,也对下一步有效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供了指导。”

    同时,这次课程标准修订也从改革考试评价的角度提出新要求。“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增强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其学习态度、学习行为表现的全面考察,强化素养立意考试命题。” 田慧生强调,“这次课标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教与学要基于核心素养进行,考试也要基于核心素养来作为命题的出发点,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进一步扭转超前超标、重复刷题等倾向。”

    “‘让核心素养落地’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工作重点。核心素养导向,既是课标研制工作的主线,也是课标文本的主旋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郭华分析认为,“学生素养发展,应贯穿课标全文本,隐含在课程内容及教学实践中,体现在课程学习结果的具体描述中。”

    郭华希望,让课程标准真正成为教科书编写的依据、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教学评价的依据,让课标使用者感到课标能用、管用、好用,真正引领、推动教学实践的深度变革,提高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质量,让核心素养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