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权益观察 PDF版下载

版面: 权益观察

培训证书考过即可“月入过万”,靠谱吗?


    ■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吴文诩 向定杰 杨静

    健身教练、收纳整理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眼下正值春招旺季,网络上各类技能培训考证广告令人眼花缭乱。与数百、数千元培训费相比,动辄月薪上万元的承诺令不少求职者怦然心动。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培训机构以新职业的职业资格为名开展培训,乱收费、滥发证,不少求职者被“割韭菜”。

    “兼职月入过万”“权威认证”可能是“坑”

    记者在网上搜索“资格证”发现,各类虚假宣传层出不穷。有些培训广告夸大证书含金量、就业前景,宣称“家庭教育指导师岗位缺口数百万,拿下证书就有了金饭碗”等。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培训机构混淆培训证书与职业资格证的区别,称“培训证书是国家要求的入职门槛”。事实上,包括网上炒作的“碳排放管理师”等在内的一些职业,并不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21年版)》中。

    据了解,《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21年版)》中共计72项职业资格,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59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13项。而网上一些培训机构声称的所谓技能培训证书,与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并不是一回事。

    还有的培训机构为获取学员信任,声称挂靠权威机构。近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事业单位人事服务中心主办的网络教育培训专业平台——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发布公告,称有机构以该网名义进行虚假、夸大宣传等行为,“极大地误导了学员,严重损害了学员权益”。

    “割韭菜”套路多:多办优惠、诱借消费贷……

    近年来,我国技术技能职业类社会服务行业市场活跃,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培训认证成了一些机构的牟利工具,衍生的“卖证”行为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在记者咨询中,有机构发来证书图片,称“最快4天就给你寄出来”。机构客服称可办理健身教练等证书;等级不同,收取的费用也不同,高级证书收费500元左右;如果办理多个证书可以适当优惠。

    记者调查发现,针对一些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客户,有的培训机构为牟利甚至诱导学员借消费贷。一家培训机构负责人介绍,仅需4680元参加线上培训就可以拿到心理咨询师证,“钱不够的话,可以使用网贷分3到24期偿还。”

    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一份调研报告显示,近一年来北京法院审理的128件涉考证培训纠纷案件中,原告为毕业不久大学生的案件比例高达72%,由于该部分人群本身经济能力较弱,部分机构诱导学员与其关联公司签订消费贷合同,从而牟取额外收益。

    加大“山寨证书”治理力度  规范新职业技能培训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开展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对面向社会开展的技术技能类培训评价发证活动进行专项治理。

    贵州新瑞林阳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吴旭梦建议,公安、市场监管、网监等部门联合执法,对滥发虚假培训广告行为依法予以重罚;在经营培训软硬件设施方面设置标准,支持合规培训机构良性发展。

    不少培训乱象发生在新职业领域。贵州梦动科技有限公司助理总裁马进建议,相关部门在发布新职业时,同步发布统一的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机制,减少政策空白。

    顺义法院天竺法庭庭长商兴加建议,主管部门加强政策信息发布,对毕业生开展职业资格考试政策咨询等,让求职者对证书合法性和含金量心中有数。

    (参与采写:孙晓)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