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时讯 PDF版下载

版面: 时讯

完善配送响应机制,努力打通“最后一百米”

上海多举措回应特殊困难群体需求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丁秀伟

    □ 李崇铭

    4月27日,在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沈敏介绍,疫情防控期间,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独居老人、患病老人和残障人士会面临比普通人更多的如生活物资、子女照顾、就医药物等方面的困难,相关部门和各区、各街镇、各居村一直在采取措施尽力解决。

    沈敏介绍,近期,上海民政、卫生健康、商务、残联等部门共同研究形成了工作指引,进一步加强疫情期间针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爱保障。

    首先是“完善主动发现的机制”。依托于原有的工作机制,全面摸清有困难群体的需求,包括上海市高龄独居老人、养老服务补贴对象和疫情期间因家人被隔离收治而无人照料、因子女亲属居住地被封控导致实际临时独居的特殊困难老年人,以及特殊困难残障人士等群体的实际需求。同时,特别提出必须通过建立实时发现机制,及时掌握特殊困难群体的动态需求。

    其次是“完善资源调配的机制”,努力落实特殊困难群体生活保障。上海要求以街镇为枢纽,通过“工作专班”建立资源统筹调配平台,街镇有困难的,提级到区级层面统筹,在摸清特殊困难群体的需求后,由各街镇及时响应,落实解决相关问题。

    最后是“完善配送到家的机制”。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物资由各街镇统筹负责配送到小区,由社区居委会或志愿者小分队负责配送上门,务必确保“最后100米”配送之路畅通。此外,依托志愿者小分队作用,帮助特殊困难群体进行代配药。

    据悉,为及时掌握特殊群体动态与需求状况,上海市公布了各区养老服务热线电话,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接听。此外,在居民区建立一支专门为本居民区特殊困难群体服务的志愿者小分队,及时收集本小区内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需求并给予帮助,各区民政局、区残联通过上述机制,建立一个疫情期间的“特殊困难群体需求名单库”,及时发现、及时回应。

    在统筹资源调配方面,比如,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一般生活物资的配送,调拨专供外出就医的巡游出租车,协调街镇层面的助餐和生活照料服务资源,以及紧急处置突发情况等。同时,在区级层面,建立特殊困难群体生活保障协调机制,专门解决街镇无法解决的保障需求,特别是例如导尿管、成人尿不湿等一些个性化紧缺物资,由各区统筹解决;对于区级层面也无法解决的,明确由百联集团、上海医药等国有大型企业托底解决。

    据悉,在完善配送问题方面,上海有许多区都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行动,有些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作体系。例如,在小区大门口设置单双号的货柜,所有小区居民采购的物资、外卖等需在此经消杀、登记等后方能领取;小区安排每天早中晚三个班次的志愿者,每班次的志愿者团队由10至15人组成,负责物资、外卖的消杀和对外卖人员的抗原检测、登记等工作,严防外来感染风险。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