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时讯 PDF版下载

版面: 时讯

现代交通给“甜蜜事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左右江革命老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峰

    谷雨初晴,草木翠绿,八桂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谭美春喜欢在自己的果园里四处走走,查看病虫害,做做管护。不远处,正在修建的贵阳至南宁高速铁路施工工地,火热忙碌。

    铁路修到家乡,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谭美春充满期待:“我们革命老区人民都盼望着尽快通车,方便游客前来体验民族风情,也把我们的农产品带去更广阔的市场。”

    盼来高铁是意想不到的大喜事

    谭美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波川村人,脚下踩着一片红色的土地。1929年至1930年,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发动了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创建了红七军、红八军,开辟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最早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

    左右江革命老区主要包括广西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全境以及南宁市部分地区。长久以来,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民族解放、边疆稳定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但受历史及自然、地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老区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

    “远的不提,单就道路来说,以前都是泥巴路,极其难走,现在连通往果园的路都硬化了,水泥路四通八达。”谭美春说,这得益于脱贫攻坚的有力开展,《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实施,家乡实实在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络重要组成部分,贵南高铁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因为高铁正好从波川村经过,这让谭美春格外关注修建进程。“前两天附近打通了一个大隧道,在大石山区修铁路太不容易了,我们毛南族老人说吃了大半辈子的苦,还能盼来高铁,真是意想不到的大喜事。”

    预计到明年年底,贵南高铁建成通车。而南宁至崇左的高铁当前也在加紧修建,建成后可实现南宁至边境口岸城市凭祥的高铁全线通达,与贵南高铁互联互通,加快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

    通江达海,城乡相接。多年来,左右江革命老区着力夯实发展基础,扎实抓好铁路项目建设、加强左右江水运航运功能建设,织密城乡公路网,构建了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打通老少边地区出山的坦途,也打开了奔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甜蜜事业”让老区人民更有盼头

    环江是我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毛南族曾因居住条件恶劣,过去叫“毛难族”,意思是受苦受难的民族,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改为“毛南族”。

    2015年,不认命的谭美春向亲戚借来十万元钱,在村里租赁了35亩土地率先种植柑橘。之后,成立合作社,带动波川村村民发展柑橘产业400多亩。甜蜜的柑橘也成为毛南族村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2020年5月,环江退出贫困县序列,谭美春和其他村民深深感恩党的好政策,他们兴奋地向习近平总书记报告了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的情况。“没想到总书记很快就给我们回信了,他鼓励我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今,谭美春一人就土地流转、承包了126亩土地种植柑橘,“我们是农民,利用好土地,发展好产业,致富奔小康,这才是我们的目标。”

    充足的阳光、充沛的雨水,适宜的气候,左右江革命老区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水果种植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产业,为老区人民产业脱贫做出巨大的贡献。

    在时代楷模黄文秀生前奉献青春的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一条22公里长的文秀产业路延伸至大山深处。产业路两旁,百业兴旺。

    “最近我们落实乐业县委11155产业富民工程,动员群众新种植了210亩猕猴桃,同时秀美百坭乡村旅游区争创自治区五星级景区,旅游产业陆续铺开。”中山大学选调生黄思薇,一年前来到百坭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如今她在推进产业发展已经驾轻就熟。

    百坭村“两委”干部接过黄文秀的接力棒,带领群众继续发展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种植砂糖橘、八角、杉木等,做到长中段产业相结合。全村种植砂糖橘从1000余亩发展到2000余亩,八角从600余亩发展到1800余亩,另外种植茶叶620亩、优质枇杷500余亩。

    “我们的砂糖橘现在产量高、品质好,基本上都是大卡车来一车车拉走,已经不愁销路。”百坭村致富带头人班统茂,趁着天气晴好,精心呵护自家的砂糖橘果树。他说,种植产业已经成为百坭村的支柱产业和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来源。

    在黄文秀的老家百色市田阳区,漫山遍野的芒果树,随风摇曳。因为地处右江河谷腹地,气候宜人,田阳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发展芒果种植,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芒果之乡”称号。2021年,全区芒果种植面积达43万亩,全年芒果产量约33万吨,产值达17.5亿元。

    走进中越边境崇左市龙州县扶伦村,绿树掩映下的白墙青瓦小楼房,整齐划一。村外,绿油油的“蔗海”一望无垠。扶伦村第一书记周钰介绍,通过实施土地“小块并大块”及甘蔗高糖高产“双高基地”建设,扶伦村建成2600多亩糖料蔗“双高”种植基地,年入厂糖料蔗保持1.7万吨以上,年产值650万元,“仅糖料蔗这一项目就让扶伦村群众年人均收入近2400元。”

    而崇左市甘蔗种植面积更是高达405万亩,产蔗、产糖量连续18个榨季稳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实现蔗农蔗款收入88.11亿元,带动23.26万户农户稳定增收。“‘甜蜜事业’让越来越多的老区人民尝到甜头,更有盼头。党中央的关心关怀,激励着老区人民在新时代继续感恩奋进。”周钰说。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