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时尚生活 PDF版下载

版面: 时尚生活

立夏食花,留住春天的味道


    ■ 木易

    “立夏前后,抓紧吃树上的花,是菜也是药,清香、甘甜不要错过。”最近河南老家由于疫情被封控了,老妹不仅用之前买的槐花在家包了槐花鸡蛋馅的饺子,还让老爸老妈吃上了蒸槐花。那一刻,我隔屏不但嗅到了槐花的清香,还收获一份平安的家报。

    春天百花争艳,对吃货们来说,这装点春天的朵朵斑斓,除了观赏还有一个重要用途:用鲜花入馔。最近隔离在家的上海女友说,足不出户期间她最不忍释卷的就是《红楼梦》,最钟爱的“自然是书里的各种吃”,单单群芳诗社夜宴的食谱,花就可做糕点、入茶、酿酒,活色生香。她说,试想《红楼梦》不再是大观园的群芳谱,而是一部秀色可餐的食谱——“你看,黛玉说沁梅香可嚼、宝钗采用四时的花、四时的雨水花露泡制冷香丸,这吃的不是仙人的食物吗?我也想尝尝。”

    其实,在中国人的餐桌上,鲜花从未缺席过。吃花,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就地取材的生存智慧。正所谓“花中自有不老方”“食花如花,花容体香”。

    鲜花入馔,古已有之。唐朝女皇武则天,命宫女采下各种花朵,和米捣碎蒸制成糕,名“百花糕”,并用其作为礼品赏赐群臣。武则天后,鲜花入馔之风日盛,相继出现《山家清供》《养余月全》《群芳谱》等书,记述烹调鲜花的“花馔谱”。清代袁枚采芙蓉花,去蕊、蒂,以汤焯之,用豆腐煮,红白相间,色彩艳丽,恍如雪霁之霞;食之清嫩鲜美,余香盈口,得名“雪霞羹”。

    花还可入酒。不仅有东晋的陶渊明自酿菊花酒,北宋的苏东坡还将松花、槐花、杏花入饭共蒸,密封数日后得酒,并作了《松醪赋》:“一斤松花不可少,八两蒲黄切莫炒,槐花杏花各五钱,两斤白蜜一齐捣。吃也好,浴也好,红白容颜直到老。”清代的李渔曾以一小盏花露洒在米饭上,香气若有似无,最能勾人食欲,其书《闲情偶寄》中记载,“除了兰花与橄榄,凡诛花及诸叶者皆可蒸露”。这种蒸馏法所得花露不仅可直接饮用,还可入汤、入酒、调汁等。

    提及吃花,总有一种浪漫情怀在我心里蔓延。要论最会吃花的,非云南人莫属。那年在昆明,徐大美妞请我吃菊花过桥米线,那叫一个惊艳,吃完我觉得自己都“美了美了”。.

    自古以来,先人们总把留住春天的方式归为“尝春”“咬春”,所谓“不时不食”,立夏之后,是生如夏花之灿烂,最宜食花。玫瑰饼、栀子煎、锦带羹、蔷薇粥、南瓜花天妇罗……在五月的阳光中,从古往今来的花馔美事中欣赏花的姿态,优雅地吃下一朵花,不仅是屈原的“朝饮木兰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高洁气质的传承,更是餐桌上赏心悦目、唇齿留香的幸福滋味。当然,你最好学会像植物学家那样食花、更识花。如果遇上一种不认识的花,不妨蹲下来拍照,然后用识花App查一下,记住它的芳名。

    留住春天的方式有千万种,赏之,食之,并记住——它曾为你来过、绽放过。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