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学军1984年加入赤峰市妇联,在妇女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37年,她热爱妇女事业并全力为之奋斗。
周学军由衷地喜欢自己的工作,她真诚、缜密、长于沟通。她曾有过数次离开妇联的机会,然而她选择了留下,她鲜有休假,也极少请假,即使退休在即,仍然对工作充满激情与热爱,信念坚定、淡泊名利、高度负责、全心全意。
她是学者型妇联干部,不盲从、不唯书、不唯上,每项工作都认真研究、求证、推敲。她先后在《中国社会工作》《中国妇运》《中国妇女报》《内蒙古日报》等报纸杂志撰写过数篇论文、评论或调查报告,与清华大学的教授们共同撰写出版社会工作实践方面的书籍;她是中华女子学院社工专业研究生的校外督导和特聘讲师,先后指导近20名研究生论文选题、开题及撰写;她是赤峰基层妇女工作专家,受邀先后给北京市、内蒙古多个盟市县旗的妇联干部、社会组织负责人讲课;她还数次受邀出席国内国际有关妇女工作、妇女发展、社会组织等内容研讨会;她牵头争取并组织实施了20多个国内国际支持的妇女发展项目,获得了出资方与合作方的高度评价。
她崇尚智慧来源于实践,37年几乎走遍全市近3000个嘎查村社区,每年下基层的时间从未少于3个月。她对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不管是直接承担组织工作,还是作为班子成员分管组织工作,将建组织、抓队伍、强阵地、促工作一以贯之,组织工作一直走在全区前列。负责家庭建设提出的“荐、讲、秀、展、评”方法,分管巧手创业采取的“联、带、技、展、销”措施,妇女之家的“六有”和妇干队伍的“六个一”建设以及“民族一家亲,携手共幸福”民族团结活动等都是她的智慧与创造,目标明确、路径清晰,内容有深度、措施可操作,深受妇女喜爱、妇联干部欢迎。
她经验丰富但不因循守旧,无论是工作战略布局,还是具体战术措施,既紧跟时代步伐大胆创新,又贴近妇女需求易于实践。2015年发起实施就近、就亲、就邻、就友等方式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守门人行动”,被评选为2016年度中国妇女工作十大创新案例,相关材料在全国妇联“妇工要情”、赤峰市《领导决策内参》均有刊发;2016年牵头创办的妇女儿童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培育出来的社会组织至今多为业内骨干;2019年主持实施的跨领域、跨地区、跨层级非建制融合妇联组织建设,以组织共融、资源共享、工作共推、人员共用的理念和措施推动基层妇联工作“破难”,被自治区妇联评为优秀案例并在全区宣传推广,同时也被市委组织部推广为党建带妇建工作典型。
面对市妇联85%的工作人员是学历高、年纪轻的新入职人员,她接受了党组交给的带传新人任务。除集中培训指导外,她带着大家一起调研、讨论、实践。尽管不分管维权工作,但她带着相关部室的年轻人甚至分管主席一起头脑风暴,引导、提示,理思路、想措施、找路径,2020年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儿童防性侵工作,获评赤峰市年度“法治事件”。面对工作问题,她会用启发式支持,条分缕析,从理论到实践让大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