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 PDF版下载

版面: 视点

线上培训教育去“学前化”具有示范意义


    □ 汪昌莲

    针对学前教育类App的监管进一步趋严。5月10日,北京市教委网站显示,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称不再受理学前线上培训教育移动应用备案申请,已备案的将予以撤销。

    让学龄前儿童接受线上教育培训,与其说是一种“启蒙教育”,不如说是一种“抢先教育”。“抢先教育”除了加重孩子负担,别无益处,这种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方式,必将对孩子身体和心灵造成双重伤害。基于此,北京将不再受理学前线上培训教育移动应用备案申请,已备案的将予以撤销。也就是说,线上教育培训,将“去学前化”。显然,此举具有示范意义。

    “抢先教育”是一种教育焦虑,虽然在社会上饱受诟病,但丝毫也不影响培训机构和家长“抢先”的心态和行动。必须承认,“抢先教育”是一种非理性的教育方式。一些家长不惜钱财,让孩子接受五花八门的学前教育培训,已经演变成了一种病态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对自己、对家庭,甚至对社会,均利小弊大。

    要知道,这种“抢先教育”方式,不仅削弱了学校正常的教育功能,从长远看,也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孩子从小就在“抢先教育”的重压下学习和生活,不仅觉得没有一点儿自由空间,心理也会变得非常脆弱,从而害怕失败,一旦他们学习成绩不好、长大后学业受挫或就业不利,将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至于家长热衷于将幼儿送进早教培训班,更是幼儿教育的一种错位,这种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抢先教育”,已成为一些孩子身心不可承受之重。

    叫停学前线上教育培训之外,还应缓解“抢先教育”背后的教育焦虑。事实上,“抢先教育”方式,绝不等同于早期教育。任何早期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因此,教育部门应担负起规范义务教育的社会责任,加强对义务教育和幼儿教育的“减负”管理,坚决向学前教育培训之类的“抢先教育”说“不”。要加强对学校和培训机构的监管,当好家长的参谋,引导学校和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不拔苗助长,不搞一刀切,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生理特点施教,让孩子们学得快乐、学得有趣、学得有进步。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