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时讯 PDF版下载

版面: 时讯

打“绿色”牌 做“旅游+”

青山绿水让大别山革命老区“聚富生金”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蓓

    初夏的傍晚,站在距离安徽安庆市太湖县城西北四公里的凤凰山顶俯瞰,波光粼粼的花亭湖在夕阳的映照下,湖面生金,渔舟唱晚。

    “这个季节大城市的人都愿意趁节假日、周末,到山清水秀的地方走走、放松放松。”深吸一口混合着翠竹清香的空气,太湖姑娘小柳冲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甜甜一笑:“再吃吃土菜,住住农家乐,很多人来了都不想走。”

    不止大别山南麓的太湖县,记者在走访中看到,革命战争年代因山高岭峻而成为天然屏障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沿线,早已凭借红色的人文历史、滴翠的山峦层林、清澈的河流湖泊,成为“假日游”的热土。

    红色的沃土,绿色的山川,金色的未来。今年年初出台的《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十四五”振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将安徽域内19个县(市、区),3.38万平方公里,86.7万人未来五年,甚至十五年,挖掘革命老区深厚的文化资源、红色资源、生态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休闲体验旅游、乡村旅游、康体旅游、智慧旅游等,加快打造全域旅游体系的发展定位、发展路径、发展目标,规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青山绿水聚富生金,老区人民掌握了致富“密码”,踏上了幸福之路。

    红土地上绿生金

    5月的六安市金寨县大湾村,一场细雨之后,漫山遍野的茶园青翠欲滴。茶叶采摘,是肖细雨4月以来的主要工作。

    过去几年里,外来媳妇肖细雨和丈夫一边经营农家乐“细雨农家”,一边在山上的茶厂做采茶、炒茶的工作。“家里几亩茶园采下的茶,手工烘焙,游客爱买,自家农家乐都不够卖,”正在采茶的肖细雨手势娴熟,满脸带笑,“嫁来大湾几十年,现在的日子跟过去比,天翻地覆。守着这块红土地,日子越过越红火。”

    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包括六安市、安庆市全境和淮南市寿县、铜陵市枞阳县。行走在老区沿线,绵延的群山和蜿蜒的盘山路是常态。

    险峻的地形地貌条件,让这里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重重大山阻隔,“贫穷”成为老区的代名词。

    地处大别山腹地,老区、库区、山区三位一体的金寨县,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大湾好风景,出门就是岭,不是石头绊了脚,就是毛草割了颈”,是过去大湾村的真实写照,更是脱贫路上难啃的“硬骨头”。

    2016年,六安市因地制宜,立足于红色文化,发展全域旅游,从绿水青山里“蹚出”一条脱贫致富路。全市上下形成共识,顺应全域旅游发展的“党政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机制,交通、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积极融入,金寨县探索“红色+旅游+扶贫”模式,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市、县指路,山窝窝里的大湾村,把目光锁定在茶产业和乡村旅游上,新建和改造茶园400多亩。那几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肖细雨夫妻,新栽了五六亩茶园,搭乘乡村旅游的“风潮”办起农家乐,2017年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2019年以来,大湾村成立了旅游发展公司,建起了千亩标准化茶叶基地,带动群众发展农家乐和民宿,开发了马鬃岭、大湾十里漂流等旅游项目。

    短短六年,“山中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的绿色发展之路,让昔日藏于深山、破败不堪的“贫困村”华丽转身为风景如画、游人如织的“明星村”。仅2021年,大湾村就接待游客40万人次,创收8000多万元。

    依托大别山丰富的绿色资源,六安市也逐步构建起市、县、镇、村、景点的全域旅游支撑体系,创建了4个省级旅游名县、5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10个特色旅游名村、22个A级旅游村、22个休闲旅游示范点。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六安市共接待游客2.3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00亿元,累计带动超10万人增收。

    守护红色文化和绿水青山,走稳绿色致富路。如今的大别山革命老区,诚信务实经营、做优服务品质,早已成了“铭刻”在深山百姓的头脑中的新理念。

    “旅游+”走出小康路

    入夜的安庆市岳西县天悦湾温泉养生度假小镇,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清新湿润,仿佛带着一股清甜味道。道路两边,度假酒店、文化公园、文体中心、养老中心……在黄色温暖光晕的包裹下,静谧安然。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将眼前的一切与深山小镇联系在一起。

    50岁出头的刘霞,已经在度假酒店做了将近十年的服务员。

    “大城市待不惯”,家乡美丽的自然环境、可以边照顾孩子边工作的便利、不高却稳定的收入,让在外打工二十年的刘霞,在温泉小镇初具雏形之后,最终选择回到这里,在深山里过起了安闲幸福的小日子。

    在当地,像刘霞一样选择留在小镇就业创业的,已有2000多人。“这得益于我们发展旅游+康养产业”,岳西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岳西深藏大别山群山峻岭之中,拥有四季无霾的自然环境,以及气候、水源、日照、森林和中药材资源。“十三五”期间,该县通过项目推动、龙头带动、科技驱动、服务联动等举措,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中医药与疗休养、旅居养老和避暑度假、红色旅游等。

    近年来,岳西犹如安庆市文旅业和乡村振兴发展的缩影。凭借优质的森林资源,安庆不光建成板仓自然保护区、陌上海心谷万亩竹海、天柱山魔幻森林景区等森林康养基地,也通过大户带动的方式,扶持民宿业发展。通过市级层面的整体规划策划,打造样板村,编制《安庆市民宿产业发展总体策划》《安庆市民宿产业发展导则》、安庆市民宿地方标准,在潜山市、岳西县、太湖县、宜秀区,一大批风格鲜明、服务优质的精品民宿悄然兴起,带动当地老百姓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同样的,几乎全域都拥有丰富山水资源的六安市,也由党政主导、引领,致力于“吃透”旅游产业,让老百姓共享旅游资源、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近年来,该市累计建设267个“旅游+”产业融合项目,包括旅游+文化、旅游+交通、旅游+农业、旅游+康养、旅游+体育,形成了“全区域、全季节、全产业、全方位”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同时,提升旅游硬环境的人居环境整治、优化硬件设施,优化软服务的讲解员培训班、全市导游大赛、民宿管家服务技能大赛等活动,扩大影响力的100多场次旅游推介会,让绿色资源成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引擎”。

    统计显示,在各景区周边,通过从事餐饮、住宿、交通、零售等行业,辐射带动百姓就业创业,每年人均增收已近2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2025年,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生产总值达到8200亿元左右;到2035年,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划》指路,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昔日绵延盘桓的“贫困线”,已然是创富的“金腰带”。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