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 王丹青
每天上班前,田象霞习惯提前一个小时到社区里转转。谁家的孩子要考试,谁家的老人生病了,山东济南天桥区工人新村南村街道西区社区164栋居民楼里发生的大事小情,田象霞全记在脑子里,她也被社区居民形象地称为“活电脑”。
39年来,田象霞从一个21岁的小姑娘变成群众口中的“万能书记”——济南市天桥区工人新村南村街道西区联合党委书记、西区社区党委书记,西区社区也在她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从一个人员复杂、管理混乱、基础设施差的老旧小区,蝶变为有52家以群众力量为主的社会组织、群众乐居的全国文明和谐社区示范社区。
“在社区工作,不会‘喊’,不会做宣传工作,就不能把群众发动起来;只会‘喊’不去‘做’,撵着群众干,久而久之,威信就会下降;实实在在给群众做出样子,远比讲多少大道理都强。”田象霞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正是通过做好群众工作,在不断优化的服务中激活群众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才能造就如今“楼上楼下相融相亲、左邻右舍守望相助”的和谐新社区。
“移山”:信任是做好社区工作的基石
刚到西区社区时,给田象霞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社区里一座臭气熏天的“垃圾山”。为了移走这座“山”,田象霞曾挨家挨户上门,号召大家一起,但对着这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大多数居民露出了不信任的神色。
“人员结构复杂,是当时开展社区工作的一个大难题。”田象霞回忆,西区社区的情况特殊,一些国棉、印染行业工人下岗转入社区,互相不认识,又因工作上的变动而内心苦闷,更不用提这里“出门靠‘手电’,雨天‘水泥路’,晴天‘洋灰路’”的居住条件。
田象霞和社区工作人员明白,要想获得群众的信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催着群众干,不如带着群众干”的思路就此形成。“我是来给大家服务的,大家积极性不高,那就我来!”田象霞找来独轮车先干起来,又亲自借来小车,一车车装满推走。党员群众纷纷行动起来,几天之内,装了70辆大卡车的垃圾山被移出了社区,横亘在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之间的那座看不见的“山”,似乎也正在一点点被移走。后来,在一次次的走街串巷中,田象霞了解居民的动态需求和生活情况后,在脑海中“归类存档”的同时,主动为居民解决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在我们社区,没有田书记办不了的事儿!”西区社区居民刘大姐说。
“群众信任社区,社区的工作就好开展。”田象霞说。在推进老城区和棚户区改造时,她与社区“两委”班子一边积极争取政策,一边挨家挨户做工作。只用了1个月时间,社区200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和161个楼道的临建小房全部拆除完毕。后来,社区里新建了口袋公园,规划了停车位,还解决了冬季供暖问题,社区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建网”:在服务中让社区群众获得幸福感
在田象霞心里,自己不仅是社区书记,更是群众的“服务员”。也正是因为对居民的情况了如指掌,连他们平日的文艺爱好,田象霞也默默记在心里,又为西区社区确定了“文化型社区”的新定位,定期开展“三节一会”“三送一赠”等社区特色文化艺术活动。
今年70多岁的黑松江老人在退休后来到西村社区,如今已然是南村街道小有名气的“作家”。别看老人只有小学文化,却在社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的感染下,萌生出文化创作的想法。“我们先后为他出了5本书,里面虽然只是一些短小精悍的顺口溜等大众文化作品,可能比不上知名作家,但为老人出书的这个过程,不仅感染了黑松江老人自己,也带动起更多的居民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田象霞告诉记者,“通过打造‘文化型社区’,我们用优秀传统文化来引领群众工作,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也提高了社区的凝聚力。”
不仅如此,西区社区还在各类队伍创建中,积极培养“群众领袖”,如社区居民自发组建了腰鼓队、秧歌队、合唱队,还有义工奶奶护校队、花剪子理发队、义务巡逻队、义务宣传队等,社区志愿服务队伍达到25支;为了照顾社区鳏寡孤独、重残的困难群众,她发起成立山东省首家“邻里守望协会”,带头与社区党员群众一起为有需要的居民服务;社区退休党员多,田象霞就通过评星、喜报等形式,让他们赢得认可、收获喜悦,提升他们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随着各种各样的队伍在西区织就起一张“网”,越来越多的居民在社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成为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
“社区工作靠群众、群众参与靠发动、发动效果靠活动;用个人的品格感召群众、用欣赏的眼光看待群众、用创新的思路凝聚群众;静下心来听到位、敞开大门议到位、扑下身子干到位、工作成效评到位。”在工作中,田象霞总结出了一套以“三靠三用四到位”为核心内容的“象霞社区群众工作方法”,
作为济南市率先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社区,2021年以来,田象霞与社区“两委”班子又深入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支部三级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组织架构,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的党建工作网络。
寓管理于服务,在服务中让社区群众获得幸福感,从而主动参与社区治理,一座管理落后的老旧小区,正向着精细化管理的方向不断迈进。“社区服务工作没有‘大工程’,从事的都是婆婆妈妈的‘小事业’。”田象霞说,“在我的眼里,所有工作的核心就是‘群众’两个字,我的初心始终是居民的娘家人、社区的热心人、群众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