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家闻 PDF版下载

版面: 家闻

新冠疫情影响生育率 如何应对


    ■ 原新 张圣健

    全球正在经历新冠疫情大流行,在疫情造成高死亡数量和社会封闭状态所带来的心理冲击、经济衰退、停工停产以及对未来生活预期不明朗和信心减弱的综合作用下,生育率已经呈现下降趋势。

    疫情对生育率的影响,包括几个方面:死亡、封闭、疫情反复且长时间流行,加剧了经济社会动荡,居民长期生活在恐慌和焦虑情绪之中,将影响生育认知态度。疫情带来严重的经济衰退,导致家庭生育意愿明显下降。疫情还可能通过多种方式直接损伤生育能力或影响生育行为,如可能对男性生殖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医疗资源供给紧张,减少了生育治疗机会和避孕药具的获取频率;提升了人们的抑郁症水平;封闭或隔离管理方式,改变了夫妻团聚时间。统计数据表明,受疫情影响严重的美国、部分欧洲国家以及一些亚洲国家已经出现明显的生育率下降现象。

    疫情发生在中国生育意愿疲软、生育基数萎缩、生育行为消极的大背景下。期间,结婚登记人数下降,普遍接种疫苗推迟了部分家庭的生育安排,这与近年来中国生育率的持续性下降趋势叠加,加速了年度出生人数的减少。

    疫情过后的中期阶段,由于政府出色的疫情应对和快速恢复的经济增长,再有更加宽松的生育政策,预计我国未来生育率相比发达国家将具有更强的反弹动力。但是,未来生育率回升的能量、程度和周期都不容乐观。

    我国已经在低生育率道路上行进30年,如果未来生育率不能回升到更替水平以上,走入总人口负增长通道,人口负增长态势将会长期持续下去,生育率越低,人口负增长的速度越快,人口规模的降幅越大。短时期的过低生育率尚可接受,长周期的过低生育率要绝对避免和超前干预。

    从灾后中期预期来看,因疫情而推迟生育的补偿效应与对新增生育的刺激效应可能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提升生育率,再加上三孩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启动,二者形成合力能够为生育率回升创造机会。机会能否变为现实,正在考验政府应对疫情的能力、措施和效果,考验政府生育相关的社会公共治理行动和能力。

    当前和未来的关键和重点是切实行动起来,推动新生育政策和老龄政策有效落地,夯实推动生育水平适当提高的经济、社会措施等保障基础,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作者原新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张圣健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