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90对90”的面对面,不只是时代与时代的对话,还是青春与青春的和鸣,而在这一次精神与精神的接力中,《从延安出发》以“史诗叙事”追忆历史的模式,入眼、入耳、入心地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可敬的中国故事,合奏了一曲历史和时代的交响,一曲文艺和青春的强音!
■ 钟玲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听,《保卫黄河》的激昂旋律,那是钢琴家们以云合奏的方式共同奏响的黄河之声。
“我是一个音乐工作者,我愿担起音乐在抗战中伟大的任务……”听,那是冼星海的一封封家书,虽然纸短情长,但字里行间都是他思念祖国的深情。
激情澎湃有时,温情脉脉有时。以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80周年为契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结合新时代优秀文艺精品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从延安出发》于5月23日开播,一次借青春视角回眸历史、重温历史的奇妙旅程,在一场又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中徐徐展开。
梦回延安,你知道,17岁的孟于对延安的第一印象吗?你知道,在炮火中诞生的《黄河大合唱》背后的那些故事吗?你知道,冼星海人生最大的遗憾吗?你知道,直播开国大典后发生在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惊心动魄的故事吗?你知道,《跨过鸭绿江》曾复制过的照片“巨龙过江”的真实情况吗?
……
答案,在“时光艺术馆”。
冼星海的书信集、抗美援朝时志愿军搭桥过江的照片,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第一部发射机……《从延安出发》的创作团队实地走访多家博物馆、艺术馆,访问多名美术和历史专家后,在舞台上打造的“时光艺术馆”,有近百件艺术展品,并通过XR、AR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将延安的宝塔山、杨家岭中央大礼堂等标志性建筑再现舞台,让观众能够沉浸式感受彼时的延安,彼时延安火热的文艺创作情景。
像孟于一样,像无数热血青年一样,“到延安去!”
这是一次“90对90”的对话之旅,这是一次青春与延安的灵魂碰撞。
《从延安出发》以平均年龄90余岁的老一代文艺工作者和“90后”青年文艺工作者的对话,串联起每一期节目。跟随着吴磊、关晓彤、刘昊然、张雪迎等青年演员的身影,在他们与前辈艺术家孟于、乔佩娟、田华、杨先让、顾威的促膝长谈中,一起欣赏经典,共同追寻历史。
经典的重现,是歌舞、话剧、钢琴演奏等多种艺术形式组合起来的文艺盛宴。
刘诗昆、郎朗、孔祥东、陈萨、谭小棠、万捷旎、印芝7位钢琴家,与深圳交响乐团,以云合奏的方式共同演奏了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铿锵有力、振奋人心!
孙楠演唱电影《建国大业》的主题曲《追寻》,从低吟浅唱到引吭高歌,一时温婉悠扬,一时荡气回肠。
话剧《直播开国大典》的片段,演绎的是在完成直播开国大典这个艰难任务后,原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所有同志接受上级命令,脱掉军装的悲情一幕,泪水漫延在他们的脸上,也流进我们的心里。
2021年首演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选段,王佳俊与朱洁静的一段双人舞表演,那曼妙的舞姿,从甜蜜到悲伤,从相爱到诀别,不同的情绪、状态,却始终都有信仰的力量。
这是经典之作的魅力。首期节目所选择的三部新时代文艺精品,都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口碑佳作。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足迹遍布全国40余座城市,“电波红”成为无数年轻人心头的“主打色”;话剧《直播开国大典》,以更具哲理性、观赏性与艺术性的主旋律表达,获得了众多年轻人的欢迎;电影《跨过鸭绿江》以整体性历史的书写去召唤和重建历史意识,20岁-29岁的“年轻粉”占比最多,超过45%。
这是“文艺国家队”的力量。《从延安出发》的五期节目,集结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国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中央芭蕾舞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国家大剧院等16家国家级文艺院团、院校、演出机构的文艺力量,在节目中推出十余场文艺精品,向延安致敬,向那段光荣的历史致敬。
历史的追溯,是无数时光碎片,拼接起来的一个个动人的生命传奇。
在首期节目中,100岁高龄的孟于, 23岁的吴磊,他们之间的对谈就是一把回转时光的钥匙,带人们重回延安的革命岁月,而那些沉淀在时光记忆簿中的名字,那些与他们有关的往事,也在舞台上缓缓浮现——
原来,孟于记忆里的冼星海,曾亲自指挥过《黄河大合唱》的演出,让作为青年学生的孟于,第一次认识到音乐的伟大。而仅仅六个昼夜,冼星海就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全部曲谱。
原来,光未然作词的《保卫黄河》,那句“我们抱定必胜的决心”,其实在原词里是“必死的决心”。
原来,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的冼星海,临终前的最大遗憾,是他从未看到他的交响曲公演过。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音乐创作和后期制作前往苏联,后遭遇苏德战争爆发而滞留当地的他,于病床上依然完成了《中国狂想曲》等一大批音乐作品。
原来,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根据李白烈士和妻子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讲述了解放前夜的上海,“李侠”和“兰芬”的潜伏故事。剧中主人公的原型,李白和裘慧英那两张发黄的老照片,是他们从“假夫妻”到暗生情愫,再到成为真正的革命伴侣的见证。
原来,17岁到延安的孟于,曾经作为第一届赴朝访问的团员,奔赴过朝鲜战场,用歌声鼓舞战士们的士气。还有很多文艺工作者,也曾在那片土地上,记录下一段不平凡的历史,且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做贡献。
在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话剧《直播开国大典》、电影《跨过鸭绿江》等不同艺术作品的转换中,在歌者、舞者、演员、导演等不同文艺工作者所倾诉的故事中,我们,就这样与不同的英雄、先烈隔空相遇。
时光已非往昔,不变的却是始终如一的精神传承。
但,这只是序曲。
此后的节目中,青年追寻者关晓彤将与90岁前辈艺术家乔佩娟,一起为观众再度开启一段红色的时空之旅,追寻歌剧《白毛女》的幕后故事;还有青年追寻者刘昊然与94岁的田华,一起回望田华的艺术人生和寻找“延安精神”;还有青年追寻者张雪迎与顾威,一起探索“延安文学”……
这场“90对90”的面对面,不只是时代与时代的对话,还是青春与青春的和鸣,而在这一次精神与精神的接力中,《从延安出发》以“史诗叙事”追忆历史的模式,入眼、入耳、入心地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可敬的中国故事,合奏了一曲历史和时代的交响,一曲文艺和青春的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