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美·什刹海 PDF版下载

版面: 美·什刹海

当熬夜成为习惯


    放下并非什么事都不做,而是更高境界的修行。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写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 毛庆明 

    关于写作方式,我最欣赏两位作家。

    首选女作家严歌苓。严歌苓曾经在一档访谈节目里说,她每天早起,写作6个小时,然后沐浴更衣,化妆,将自己打扮得美美的,为即将下班的亲人洗手做羹汤。她说“写作是自律并坚持的日常生活”。她就是在这样的日常生活中,写出了《天浴》《少女小渔》《小姨多鹤》《金陵十三钗》《陆犯焉识》,还有《扶桑》。

    另一位是叶兆言。去年春天,有幸听了叶兆言先生的讲座,他说他几十年来每天坚持写五六千字,从未间断。叶先生是南京通,去年读了他的新作《南京传》,厘清了南京的历史脉络,心下对先生的渊博学识佩服得紧。想来叶先生一定有多年的阅读积累,博古通今,从而才能保证每天的写作量吧。

    中年之后,我也开始尝试写一些文字,但每次写作,都倍感艰涩,需要在脑海中琢磨许久,然后磨蹭到夜深人静心无旁骛时,方才泡一壶浓茶,打开电脑,敲下脑海中的文字。往往一篇短文结篇之时,都已后半夜,甚至天将破晓。浓茶的劲儿尚未过去,头脑很是兴奋,勉强迷糊一会,就又要起身去上班。完全没有做到每日几千字或是几小时质和量的保证,倒是对叶兆言先生那句“每一次写作都是一场精疲力竭的拼搏”,感慨至深。

    或许是缺乏天赋,但我更愿意相信是后天不够勤奋。当写作有些上瘾的时候,熬夜也就成了习惯。就像小女孩珈伦穿上了红舞鞋,她就要一直不停地跳下去。

    终于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写完一篇文章立刻起身,我突然感觉到一阵天旋地转。本能地想到,伴随多年的颈椎病又犯了,于是吃药、锻炼、注意颈部保暖,一大波操作之后,眩晕症依然如影随形。翻出血压计一量血压:151/107,这下真晕了。赶紧打电话给医生闺蜜,闺蜜一句话如醍醐灌顶:你熬夜了吧?原来,单纯的颈椎病并不造成血压高,看来眩晕其实是熬夜导致的。

    于是遵医嘱,调整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同时每日三次监测血压。两天之后,血压恢复正常,眩晕症状随之消失。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清晨,太阳从高楼的缝隙里探出脑袋,街道两旁的早点铺热气蒸腾,油锅里呲呲啦啦响着锅贴和水煎包的声音,早起的画眉鸟在路边的灌木丛中蹦蹦跳跳。我甩着手大步走在人行道上,吮吸着清新的空气,开心得想唱歌,连脚趾头都在感受着健康的美好。

    然而当夜幕降临,喧嚣沉寂下来,我还会不自觉地沏一壶浓茶,坐到桌前,打开电脑。即使惊觉过来,倒掉茶水,关闭电脑,强迫自己躺到床上,闭上双眼,脑细胞依然极度亢奋。睡不着,就拿过手机来刷,一刷二刷,又到了后半夜……

    医生说,熬夜最大的危害是对神经系统的伤害、造成胃肠功能紊乱,也会影响肾上腺激素的分泌、造成免疫力下降,以及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以前我不以为然,总觉得医生危言耸听,而当这些症状出现在我身上时,我才切切实实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钱钟书说:我们常把自己的写作冲动误认为自己的写作才能,自以为要写就意味着会写。严歌苓和叶兆言的定时写作,该是三分天赋加七分的知识积累。

    我想,既然如此,何不放下。放下并非什么事都不做,而是更高境界的修行。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写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想明白了这一点,心下便释然了。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