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慧莹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孔一涵
5月25日早上八点,在北京市朝阳区广外南社区的核酸监测点,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已经忙碌了起来。
住在北京市朝阳区广外南社区的王女士是上午第一批完成核酸检测的居民,“排队的队伍虽然时长时短,但检测核酸的桌前几乎没有空着的时候。”王女士说,这是她数日来多次检测核酸的“经验”,“感觉‘大白’们都特别辛苦,核酸检测从早上就开始了,一直到中午12点才暂停。过了中午最热的时间,他们要从下午一直检测到晚上。真的非常感谢这些认真负责的医护人员。”
自4月22日以来,截至5月26日15时,北京市累计报告1670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除平谷区外,其余15区和经开区均有病例报告。其中以朝阳区、房山区、丰台区和海淀区为主。为了更好地阻断疫情的传播,近期北京多个区开始实施提级管控措施。明确规定,在全市划定的居家办公区域内工作或居住的人员,除承担防疫任务、城市运行、公共服务人员外,实行居家办公。实行居家办公区域内的单位,确需到岗的,按照不高于30%控制到岗率,到岗人员相对固定,实行单位居住地“点对点”闭环管理。而朝阳和房山是此轮疫情中较严重并较早实施提级管控措施的区域。如今,封管控将近一个月,一线防疫人员的工作及居民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中国妇女报分别封管控在朝阳区及房山区的两名记者,用第一视角记录下了封管控下的社区工作人员及居民的工作及生活。
24小时待命,直到打赢这场战“疫”
5月24日,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新里程家园社区党支部书记杨纯一大早就在协调医护人员进小区给居民做核酸的事。
“当前是疫情防控吃劲儿的关键时期,医护人员力量更是紧缺。”杨纯表示,但区域核酸检测工作绝不能耽误。为了确保当天的区域核酸检测工作正常开展,杨纯从别的社区“借”来了两位核酸检测人员有序完成核酸检测工作。“北京多个区实施管控措施,不少医护人员被封控在家出不来,只能自己想办法先把眼下的困难解决。”杨纯说。
自4月26日起,北京再次出现疫情后,杨纯一直是24小时待命状态,晚上也住在办公室。“这次疫情离我们社区很近,刚开始出现疫情时,有时半夜通知我们这儿有密接人员,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一干就是几个小时,下班很可能就到了凌晨两三点。”杨纯说。
新里程家园社区工作者冯迈对此也深有感触。冯迈家有两个幼小的孩子,一个一岁多,一个三岁多,家里老公和公公分别被封管控在北京其他两个区域,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的责任全落在了婆婆一人肩上。说到这儿,冯迈也有点无奈,但是疫情当前,她表示:“我们社区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在没日没夜忙碌,丢下孩子和‘小家’不能照顾,始终坚守在社区。所以无论如何我也要克服各种困难,和大家一起坚守在一线,直到打赢这场战‘疫’。”
回想这一段时间的工作,冯迈有委屈,也有感动。工作累、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冯迈都能坦然接受,但是当听见有居民因为他们社区工作者不及时回复微信拨打12345投诉电话时,冯迈很委屈。5月10日,冯迈所负责的小区开始管控,居民们只进不出。“第一天,社区4个电话接连被打爆。”冯迈说,小区目前常住居民有3200人,而社区在编工作人员只有13名,管控后居民的物资供给、核酸检测、弹窗等问题都需要去解决。一天下来,社区工作者根本没时间休息,甚至晚上也要加班加点。虽然有时不能第一时间回复微信上的消息,但是大家都在全力以赴地解决居民遇到的问题。面对投诉,冯迈虽然委屈,但也非常理解,管控初期居民们难免会有恐慌心理,只有把工作再做细,才能打消大家的顾虑。
好在人手不足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下沉干部加上志愿者们的加入,让社区各项工作都有序开展,居民的态度也悄然发生了转变。根据防疫政策要求,新里程家园的居民们除做核酸和丢垃圾外,需“足不出户”。为了更好开展工作,社区工作人员直接把办公地点搬进了小区,方便居民们及时找到他们解决问题。核酸检测点旁边一张简单的桌子,就是社区工作人员办公的地方。记者在排队做核酸检测时,不时有居民去办理外出就医、解除弹窗等问题。“如今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居民们还是很配合我们的工作的。”冯迈说。
“理解”和“感谢”是最暖心的关键词
在忙碌的防疫工作中,让杨纯振奋的是,当社区发出要静态管理的通知时,很多居民主动找到社区要加入志愿者团队。就这样,新里程家园社区一个由党支部牵头、居民们主动加入的100多人的志愿团队组成了。从成立开始,志愿者群内只要发布任务,立即就有人认领,甚至有志愿者开玩笑说,抢任务也要拼手速啊!
刘大姐就是主动请缨的一位医护人员,从管控开始到现在,她每天都坚持在一线。除了要负责核酸检测工作外,孙大姐还承担了社区巡逻的工作。幼儿园老师成丽也是这次主动加入志愿者团队的一员,她所巡逻的小区里有不少她的学生。“居家生活大人还好管理,但是小孩子天天关在家怎么办?”成丽在巡逻时耐心地劝导孩子们安心居家,和全北京市的人民一起打败这次病毒。她还不时在她所在的班级推荐一些孩子居家时应如何学习和锻炼的内容。居民志愿者们耐心劝导认真负责的态度都让杨纯感动不已。
同样被感动到的还有冯迈。“有一天,突然有居民偷偷地放了一箱水在我们工作的地方,也没有留下姓名。我们还收到了很多小朋友的感谢信和画。”冯迈说。
连日以来,北京持续的高温也给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的防疫工作增加了难度。5月24日,记者在排队做核酸时,高温下,防护服里的志愿者满头大汗,记者眼前的这位负责录入信息的志愿者的手多次划过屏幕,想要写下做核酸孩子的姓名都没有成功。“戴上手套不太好写”,从防护服里发出了一个声音,“您稍微等一下”。“没事,不着急,戴上手套肯定不好写。”孩子妈妈在一旁带着孩子耐心地等待着。
在记者采访社区居民的过程中,“理解”和“感谢”是贯穿始终的关键词。疫情后已经居家办公近一个月的小张表示:“疫情打乱了我的生活节奏,但想要回归正常生活,自发居家和区域核酸检测等防疫措施都是必要的过程。希望我的配合和理解能减轻社区工作者们的负担,为加快疫情好转贡献一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