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明天,就是虎年的端午节。一提到端午节,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吃粽子,其实端午还有食五黄、赛龙舟、插艾悬蒲、浴兰汤等传统民俗活动。
在中国古代,五月被视为“毒月”,五日被视为“恶日”,此时高温湿热伴随蚊蝇蛇虫滋生,也是瘟疫疾病的高发季节,故端午节的初衷也是“祈神求福、防病驱瘟、避邪保健”,现存最早的农事历书《夏小正》记载:“此日蓄采众药,以蠲除毒气。”南朝《荆楚岁时记》说五月初五“是日竞渡,采杂药”。端午节也可以看作是我国最早的“全民卫生防疫节”。
“五色新丝缠角粽”,每一个传统节日都隐藏着国人的味觉记忆和传承。端午之际,剥一枚粽子细细咀嚼的片刻光景,恰如一场跨越风土的味蕾之旅。其实,端午食粽也是古代卫生防疫理念的重要体现,粽子以糯米和粽叶为主料,中医认为,糯米味甘性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粽子的配料如豆类、红枣、蛋黄、肉等,也有很好保健作用;包裹粽子的粽叶,北方大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苇叶可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
作为率先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不仅承载着多样且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还承载着先民们对远离疾病、避灾消灾、强健身体的美好希冀和憧憬。疫情当前,我们更应该重新认识端午节的“疫”义,把端午节也作为护佑生命、关爱健康的盛大节日,引导公众科学传承和弘扬端午文化,让古老的端午民俗不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