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别样“粽”意,花样吃法
■ 韩佳宁
粽子的历史由来已久,汉代许慎说:“粽,芦叶裹米也。”那时是用黄色的黍米。唐代,粽米开始使用莹白如玉的粳米,元稹有诗云:“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到了北宋,粽子的馅料更加丰富,苏轼吃粽子可以“时于粽里得杨梅”。明清两代逐渐形成了现代各种特色粽子:北京的蜜枣粽,南京的咸肉粽,广东的咸蛋黄粽……
如今的粽子更是花样繁多,做法风格也是“中西合璧、似粽非粽”。有中西结合的提拉米苏粽、意大利式比萨粽,有混搭点心风格的酥皮糯米粽,还有似粽非粽的巧克力抹茶粽……抛开南北地域、甜咸口味和馅料的差异,这些粽子的创新逻辑主要有三种:换皮、换米、换馅儿。
酥皮糯米粽子,就是“换皮”创新法的代表。用艾叶粉或菠菜汁把面皮染成绿色,做成酥皮包在粽子外,放到烤箱里烘烤;粽子馅儿可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制作。
水晶粽,则是“换米”创新法的代表。是用西米替代糯米,裹上色彩美丽的紫薯或南瓜馅儿,晶莹剔透又甜糯;其外皮还是使用粽叶。
巧克力抹茶粽,连皮带米直接全换了。是把抹茶味的戚风蛋糕切成三角锥体,外面裹一层巧克力壳。这与其说是粽子,不如说是模仿粽子形状的西点。
提拉米苏粽和意大利式比萨粽,创新融合了西餐味道。用浓缩咖啡、马苏卡彭奶和白糖搅拌而成的奶酪糊做馅儿,与糯米一同包进粽叶里,就是提拉米苏粽;把肉末、番茄泥、黑胡椒混合成馅儿,再往糯米中裹进去一小块马苏里拉芝士,这样的粽子,吃起来有拉丝效果和意式比萨风味。
家里吃不完的粽子,也可以“花样翻新”,不妨试试芝士燕麦烤粽子和黄金煎粽子。
芝士燕麦烤粽子:把烤箱预热至200摄氏度,燕麦片平铺在烤盘,放入烤箱烤4分钟。把一颗粽子切成四个厚片,每块粽子上均匀裹上燕麦片。芝士片切条,铺在燕麦粽子上,把它们放进烤箱中下层以200摄氏度烤制15分钟。烤出来的粽子香脆可口,特别适合南方的咸肉粽子。
黄金煎粽子:把一颗粽子切块,浸入到打散的蛋液中,然后滚上一层面包糠,再放进热油锅里小火煎炸,还可加入紫苏叶子增加风味。
这个端午节,让我们在家自己动手,吃一些不一样的粽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