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党中央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部署要求,6月7日,全国妇联召开“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助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长三角地区调研视频会,深入了解妇女在复工复产中的需求和困难,引导广大妇女心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激发主体活力,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半边天力量。会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省市县妇联、团体会员负责人和女企业家代表进行研讨,交流了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促进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帮助妇女儿童和家庭纾困解难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本版今日刊登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13项关爱举措助力复工复产
□ 上海市妇联副主席、一级巡视员 翁文磊
上海妇女发展工作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紧紧围绕工作大局,严格按照部署要求开展各项任务。
牢牢抓住女企业家群体,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中体现她力量。联合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以及市女企业家协会等,对企业目前面临的困难、复工复产过程中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进行梳理汇总,及时形成2份调研报告通过妇联界别向市政协递交社情民意。联合市经信委、市女企业家协会推出专题直播访谈活动,18位女企业家讲述复工复产经验案例,累计观看人数超30万次。积极对接经信、金融、国资、税务等相关部门,结合女律师联谊会等专业力量,提供惠企纾困政策对接、文件解读、银行融资、防疫物资等针对性服务。推广企业复工复产、防疫典型做法,引导企业落实防护措施、保障员工健康。
聚焦青年女性群体,助力女大学生创业就业。2022年上海市女大学生职业飞翔“海鸥计划”首次纳入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整体工作,首次联合市发改委等7部门印发《上海市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普惠政策清单》。联合智联招聘开展“海鸥计划”专题招聘活动,联合市社会组织管理局举办女大学生社会组织专场招聘,组织两场面向女大学生的社会组织女性领军人物“云宣讲”活动,多渠道引导学生就业;对于困难女大学生,利用海鸥基金提供个性化帮扶。
近期,上海市妇联还推出助力复工复产的13项关爱举措,包括暖企访谈、专题调研、对接服务、建言献策、扶持就业、助农稳产、家教指导、暖心家政、岗位建功、配送项目、法律服务、化解矛盾、及时帮困等。
未来,上海市妇联将继续团结引领广大妇女,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彰显半边天使命担当,迸发磅礴巾帼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为高校毕业生搭建更多就业平台
□ 安徽省妇联一级巡视员 龚明珠
安徽省妇联围绕学习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在落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上,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线上线下助力妇女就业创业。安徽省妇联联合举办“巾帼风采”女性专场招聘、网络招聘、“春风行动”等,提供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岗位信息、劳务对接等服务,全省各级妇联组织专场招聘活动1035场次,成功介绍女性就业3.3万多人。部分市妇联联动南京市人社局,启动长三角招聘合作,组织南京市85家重点用工企业,提供1782个岗位,200多名女性达成就业意向。
发挥各级女企业家协会作用。开设线上“徽凤集市”展示会员企业的特色产品,帮助会员企业互助解困,销售疫情滞销茶叶、蔬菜等130余吨,协调大型超市签订每日固定订单;积极动员女企业家驰援上海,捐赠生活、防疫等款物约1400万元;省暨合肥市女企业家协会连续两年开展“扬帆300行动”,通过创业经验分享、人才双选会等,进一步畅通高校与企业的链接通道,为高校毕业生搭建更多的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平台。
搭建金融扶持平台。先后与省建行、省邮储银行合作,推动金融部门开发“巾帼荣誉贷”等特色金融产品,为5300多名女性创业者争取银行贷款20.5亿元。今年5月份牵手省农行推出“巾帼贷”专属信贷产品5个,为在皖女性创业就业、生产经营、生活消费等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签约近一个月,全省各地农行共发放贷款7587笔,金额9.46亿元。
未来,我们将按照全国妇联部署要求,进一步助力妇女就业创业,推动妇女发展工作再上新台阶。
精心实施妇女创业好项目
□ 安徽省宣城市妇联主席 彪明翠
今年以来,宣城市妇联按照全国妇联和省妇联的部署要求,团结引领全市广大妇女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为经济发展贡献巾帼力量。
搭建交流平台,当好创业女性娘家人。牵头举办“从心出发·一起向未来”女企业家沙龙活动,全市各地的女企业家代表围绕企业创新、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畅所欲言,建言献策。联合邮储银行宣城分行举办“金融服务企业座谈会”,深入介绍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政策,全面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着力为企业纾难解困。
聚力企业发展,开展就业服务送上门。联合市人社局扎实开展“春风送温暖 就业送真情”专项活动,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搭建岗位对接平台,组织开展多场就业服务招聘会,累计线上线下组织招聘活动11场,为104家企业多渠道宣传、发布1434条岗位信息,线上活动浏览量达1.5万人次,12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
助力乡村振兴,精心实施妇女创业好项目。进一步深化“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继续实施省、市妇女创业扶持项目,持续打造宣城“徽姑娘”和宣城“皖嫂”家政服务品牌。今年以来,全市实施省级妇女创业项目9个,市级妇女创业项目20个。
当好建设发展新标兵
□ 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妇联主席 陆传梅
2022年以来,来安县妇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奋力开创妇女工作新局面。
同心“战疫情”,勇当美好家园守护者。建立县、镇、村三级妇女应急联动防控机制,组建30余支、600余人巾帼志愿服务队,积极投身一线战场。静态管理期间24小时轮班值守,总志愿服务时长8万多小时。做好抗疫一线工作者的关心关爱工作,组织女企业家协会捐助疫情防控物资2万多元,送安心盒饭2万多份。时刻关注全国疫情形势,联合县女企业家协会、工商联等多方力量,共同驰援上海等地区,累计捐助生活保障物资28吨,为全国战疫贡献来安力量。
凝聚“她力量”,当好建设发展新标兵。深入开展“巾帼科技走基层”活动,明确11名巾帼科技助农专家结对帮扶16名致富女带头人。实施“1+N”牵手帮扶活动,鼓励12名创业项目实施人、女致富带头人牵手帮扶27名农村妇女创业增收。做优“春风行动”等就业服务平台,累计提供就业咨询、培训1400多人次,帮助95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全力帮助困境妇女就业。围绕“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开展座谈会、政策宣讲会5次,及时发布惠企纾困政策、企业招聘信息11次,助力女企业家做优做强企业,提振创新创业信心。
将就业创业服务送到妇女群众心坎里
□ 江苏省妇联二级巡视员 施郁佩
今年以来,江苏妇联着眼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明确要求,积极为发展稳定大局作出应有贡献。
赋能“春风”强信心。各级妇联强化“互联网+”培训赋能模式,推送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创业就业和巾帼家政等课程,增强广大女性职业发展后劲,促进创业就业。盐城市妇联详细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及就业需求,组织2期“订单式”技能培训,累计培训妇女1000余人次。常州市妇联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500余人次,发放小额贷款6453万元,为3200人次的劳动者提供劳动维权和法律援助。联合中信银行开发“巾帼科创贷” 金融产品,去年12月项目实施以来,已有107家企业获得3.45亿元贷款。
送岗“春风”暖人心。省妇联联合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举办女大学毕业生网络招聘会,吸引1000多家单位进场,提供2万多个岗位信息。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妇联配合人社等部门,举办“云”上线下招聘会1000余场,提供岗位信息近45万,将就业创业服务送到广大妇女群众的心坎里。
扶贫助困有担当。引导农村妇女劳动力在家政服务领域创业就业,拓宽农村妇女就业增收新渠道。打造50个省级巾帼家政社区示范工作站,畅通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劳动力从事家政服务渠道。扶持100个家门口创业就业示范点,吸纳农村留守妇女、单亲母亲、残疾妇女等困难群体就地就近有效就业。
构建支持服务体系 赋能女性创业创新
□ 江苏省苏州市妇联副主席 祁麟
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苏州市妇联在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努力构建全方位支持服务体系,赋能女性创业创新工作,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巾帼力量。
积极搭建疫情期间的金融“输血供养”渠道,2020年开始联合人行苏州中支推出“巾帼荣誉贷”“巾帼创业贷”业务,累计发放贷款超50亿元。今年4月联合中信银行推出“巾帼科创贷”。疫情期间,首批两家企业分别申请到了2000万和500万的贷款资金,缓解了疫情对企业的冲击。
坚持活动赋能。连续多年举办女性专场招聘会,今年疫情期间,市县(区)两级妇联上下联动,创新招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依托人社的“江苏省智慧就业云平台”网站、苏州市人才网和“云智聘”微信小程序密集开展线上招聘、直播带岗等形式多样的招聘专场39场,提供就业岗位17390个。
坚持组织赋能。加大对女企业家、女能手、女科技工作者等群体的引领联系服务力度,疫情期间,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苏州市女企业家协会稳岗留工倡议书,走访女企业家了解复产复工情况,了解对接女企业家的困难需求。帮助优秀女性群体抱团发展,通过女企业家协会、创业致富女能手协会,以及新成立的女科技工作者联盟、民宿女主人联盟、巾帼手工艺创意创新联盟“五个团体”发挥作用。
打好助企纾困组合拳
□ 浙江省妇联主席 佟桂莉
按照全国妇联和省委的部署要求,浙江省妇联以“共同富裕巾帼在行动”为抓手,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妇女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聚焦“经济要稳住”,打好助企纾困组合拳。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经济稳进提质攻坚行动工作推进会议精神,积极开展妇联系统助企纾困服务稳进提质活动,推出“五个一”具体举措。同时主动融入省委“万名干部助万企”行动,开展走企连心“三服务”,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创业创新、项目落地、政策落实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尽力为企业办实事、解难事。针对女大学生就业严峻形势,聚焦稳企业强主体攻坚要求,开展全省“百企千岗”女大学生就业推介活动,陆续推出一批企业岗位,帮扶女大学生就业创业。
聚焦“发展要安全”,打好除险保安主动仗。推进婚姻家庭纠纷化解工作室规范化建设,打造“和睦e家”应用场景,全省妇联婚姻家庭纠纷化解率达96%。抓好妇女儿童发展“十四五”规划的落实,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提档升级妇女之家、儿童之家等阵地,线上线下打造妇女儿童综合服务驿站,关爱服务“一老一小”等群体,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共享。联合社会组织开展“焕新乐园”项目,为743名儿童改善居住和学习环境;实施“圆梦助学”“山凤凰女生助学计划”等公益项目,捐资助学175名困难儿童。
下一步,浙江省妇联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抓实抓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千名执委助千企 实现精准帮扶
□ 浙江省台州市妇联主席 范卫东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股份合作经济发源地,台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来台考察调研时提出要“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的嘱托,积极开展经济稳进提质攻坚行动。台州市妇联积极响应市委部署,开展“千名执委助千企”、新兴领域扩面提质、“家门口创就业”三大行动,助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聚焦稳企业,扎实开展“千名执委助千企”行动。建立市、县、乡三级妇联干部走访联系制度,实现女企业家协会成员单位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覆盖。结合省妇联“四必访四必应”工作,各级妇联选派助企专员、政策代跑员2800多人,通过大走访、主题宣讲等形式面对面解读各项帮扶政策,增强企业应对挑战的信心。坚持需求导向,在调研走访的基础上,逐企梳理技术创新、资金周转、市场销售等方面形成需求清单、服务清单、责任清单,实现精准纾困帮扶。
聚焦稳增长,扎实开展新兴领域扩面提质行动。坚持组织先行,按照“哪里有女性从业者,哪里就有妇联组织”的指导思想,填补新兴业态新兴领域妇联组织的“空白地带”。2021年以来,新建新兴领域妇联组织66个,“妇女之家”“妇女微家”等阵地126个,辐射从业女性1.5万余名。发展直播经济。聚焦“直播+”新模式,拓展内需和扩大消费市场。近年来,共组织“助企”“助农”直播91场,累计销售额突破3.38亿元。
“余”她共创 助“富”浙江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妇联主席 曹海英
作为创新创业高地,近年来,余杭妇联一方面组织动员广大女性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用实际行动贡献防疫“她力量”;一方面牢牢把握省市妇联“巾帼创”的目标要求,充分发挥“联”字优势,打造“余杭巾帼共富训练营”品牌,有效服务、引导和激发广大女性的创业热情,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余杭巾帼力量。
“数智+服务”,助力全职宝妈“逆袭翻红”。积极对接人社、民政、商务等部门,联合区女企业家协会、镇街、产业平台,建立起“技能培训、提素活动一地发布、全区共享”多跨有效协同的“宝妈就业创业”136应用场景。应用场景上线6个月,已为全职宝妈提供了2万余条就业创业信息,开展了80余次职业规划、个人技能培训等,现已累计服务宝妈超3万人次。
“搭台+竖梯”,助力创业女性“乘风破浪”。紧抓“直播+电商”风口,分别在城内、山里打造两个主播实训基地,让80余名懂产品、爱产品、有热情的巾帼村播带旅游、带山货,已实现销售收入400余万元。
“路子+方子”,引导成功女性“反哺社会”。临近大学生毕业之际,促成杭师大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和女企业家协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女企协69家单位均作为杭师大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和就业实习基地,同时组织女企业家组团进校园招聘,仅单次活动就促成200余名女大学生与19家女企协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将问题清单变成实干清单
□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妇联副主席 言磊
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妇联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独特优势和妇联干部“铁脚板”作用,紧扣党政所急,重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疫情防控两手抓,深入思考疫情防控当前妇联所能以及后疫情时代妇女所需,找准发力点,紧盯突破口,将问题清单变成实干清单。
搭建共促发展平台。江宁区妇联紧密保持与区女企业家协会联系,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面临的困难问题,链接资源向企业提供关于税收、减租、劳动力招聘等各类政策解读、互助交流服务。针对疫情导致巾帼基地农产品滞销问题,在深入调研摸清需求的情况下,先后组织了6场次公益直播带货活动,助推农副产品销售、服务发展。
开展行业性家政服务培训。三年来,江宁区妇联组织城乡妇女开展育婴员、母婴护理等培训共10个班次396人,就业意向三方签订率达97%,为城乡妇女就业扩大了渠道,增加了机会。
聚焦妇儿特殊人群办实事。积极做好困境妇女儿童筛查工作,对特困家庭、有重大疾病妇女儿童的重点家庭进行入户排查,摸排了解因病致贫困境妇女儿童情况,建立档案。打造“小葵花”关爱行动品牌,积极开展友好家庭和困境家庭结对关爱活动,累计关爱200余名“小葵花”儿童。
聚焦东西部扶贫共建办实事。江宁区妇联累计捐赠40万元与陕西洛南县妇联共建了宁洛巾帼扶贫创业基地,引领和帮扶贫困妇女发展产业,开展技术培训,吸纳带领创就业。同时,江宁区妇联还援助10万元与新疆特克斯县妇联共同发起“靓发屋”实事项目,资助有创业意愿且具备美发技术基础的贫困妇女走出家门、走进店门,实现创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