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勇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九部门日前联合印发《2022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持续推进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综合治理。其中提到,深入开展医疗领域乱象治理,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身份之便直播带货。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医疗和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生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成为拥有数百万粉丝的网络大V,直播带货成为他们重要的变现模式,且日益成为一些医护人员的重要副业。
在越来越多医生加入直播带货大军的当下,国家卫健委等九部门联合出手,明确“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身份之便直播带货”,公开叫停医生直播带货。这不是小题大做,不是要剥夺医护人员参与直播的权利,而是对医护人员直播行为的规范管理。
医生职业不同于一般职业,医生职业具有公共性属性,医生直播带货存在的道德和法律风险远超过一般的网红主播,稍有不慎,将后患无穷。面对直播带货高收入的诱惑,如果有人利用医生的身份为商家背书,推销保健品、医疗产品等,可能给大众造成误导,甚至是进行虚假宣传,推销“三无”保健品等。况且,当直播带货收入远超过在医院获得的工资收入时,很可能出现医生荒废“责任田”现象,事业重心和精力都放在直播带货上,影响日常治病救人的本职工作。
事实上,医护人员跟上短视频直播时代步伐,本身不是坏事,关键是如何用好短视频直播。医护人员如果是通过短视频直播宣传普及与岗位相适应的医学健康知识,对患者及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这既符合大众的需求,也是执业医师的义务,还能变相增加收入,一举多得。
换言之,医学科普才是医生直播的主要内容,禁止医生直播带货后,医生直播才能回归到医学科普的正途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