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职业女性 PDF版下载

版面: 职业女性

农村姑娘王静结束打工生活,回乡种植、销售农产品,成为靠自己和新技术平台跳出传统既定道路的好样本——

回到家乡,闯出一片天


    王静2020年9月在贵州省镇远县大地乡猕猴桃基地考察学习。(受访者供图)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田梦迪

    接完电话,王静开心了一整天。电话来自一位素未谋面的网友,对方兴奋地告诉王静,在她的指导下,年前种植的600包菌菇获得了大丰收,下一步他打算扩大种植面积到20亩,请她帮忙估算需要买多少菌种合适。

    王静已经记不清收到多少类似的反馈了,被信任和切实帮助到别人的成就感让她感到幸福。3年前刚开始接触抖音拍短视频时,那时的她未曾想到,自己有一天能拥有270多万粉丝,“通过短视频和直播,不但能帮助粉丝、网友,还能带动周边村县的乡亲们一起致富,这让我觉得自己很有价值。”王静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贫困的农村姑娘除了辍学、嫁人、打工外,还有没有别的选择?王静或许是一个靠自己和新技术平台跳出传统既定道路的好样本。

    离乡、返乡

    王静1990年出生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因为贫穷,王静的母亲在她小学五年级时离家,再也没有回来过,而父亲身有残疾。她盼着“长大了一定要走出大山,然后再也不回来了 ”。

    初中毕业,周围的人都劝她赶紧嫁人,以后和丈夫一起出去打工挣钱——这是村里很多单亲家庭女孩的唯一出路。王静不甘心,她找堂哥借了钱,继续读书。毕业后,王静来到深圳,一边打工一边读大专。她白天在一家日企打工,下班后骑半小时自行车去上课,晚上十点下课后,再踩着自行车回去。每天三点一线,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三年。

    每当感觉苦的时候,王静就特别想家,想念父亲做的糟辣椒、酸汤和粉,甚至农村的鸡鸣狗叫。2013年,王静决定回老家黄平发展。

    找到自己的路

    回乡后,为了“讨生活”,王静做过很多尝试:做语文老师,电商运营,开百货店,还曾投资茯苓基地和魔芋基地……

    2017年,王静参加了当地政府组织的一次培训,第一次接触到短视频直播带货。2019年初,王静关了百货店,全身心投入做抖音,自己包揽内容策划、出镜、文案、剪辑等工作,拍摄由丈夫或临时找旁边的农户帮忙完成。

    王静每天出门拍视频,拍好之后,经常一个人对着手机捣鼓几个小时。她四处请教别人的意见,也想过要不要像有些播主一样,在视频中唱歌跳舞来吸粉,最后她得到了一个结论:一定要给别人带来价值,我的内容才有意义。她决定专心输出优质内容。

    她想起自己最拿手的是农业技术知识。开通账号近一年后,王静发了一条利用废弃的玉米芯种出一大片漂亮平菇的视频,一下子火了。

    质疑也接踵而至。有的人按照她的办法尝试,却没有出菇,便在评论区骂她“骗子”,还有人说“这个东西要是能出菇,我把玉米秆吃了”。王静当时压力大到差点要放弃,直到两个月的出菇时间到了,网友们种的蘑菇陆陆续续长了出来,质疑才转变为信任。

    王静没有很快开始卖货,一是因为当时不是适合种菇的季节,二是她觉得团队、仓库等都没有准备好,担心砸了前期积累的努力和口碑,一直等到粉丝到了八九十万,才开始尝试卖菌种。

    当时是2020年7月左右,王静先是“心里颤颤巍巍地”跟厂家订了5000包菌种做预售,没想到10天内被抢购一空,她又追加了1万包,也在预售期内售空。不到半年时间,她就卖出了接近30万包菌种,也带来了30多万元的利润。

    反哺家乡

    王静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到了季节,她得自己去乡下收魔芋、茯苓等农产品。刚开始带货时,找当地厂家买菌种,对方嫌量少,不太相信她的能力。如今,厂家主动找她合作,请她通过直播平台销售。

    至今,王静总共帮助县里上千农户销售农产品,销售额上百万元,仅2021年,收购超过50吨农产品。她从村民手里定期收购小米、魔芋、黄豆等,也教他们种植技术,人均一年能增收至少一千多元。

    从前,村里的经济作物要肩挑担扛到县里去卖。现在,他们直接送到王静的仓库,几天后,便通过快递送到了全国各地的顾客手中。有产品爆单,王静会特地找来村里七八位妇女来包装,每个人收入也能多七八千元。

    一路走来,在工作中积累的农业知识,不仅帮助王静改善了自己的生活,还帮助更多乡亲致富,让她找到了更高的人生价值。

    返乡近10年,王静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我也希望农村的年轻人能够像我一样,回到家乡,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闯出一片天。”她说。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