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 PDF版下载

版面: 视点

山东省滨州市公安局滨城分局禁毒大队副大队长王晓静:

让禁毒意识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 人物小传 /

    王晓静,山东省滨州市公安局滨城分局禁毒大队副大队长、禁毒讲师。禁毒8年,王晓静屡获战功,取得了亮眼的缉毒成绩。她先后参加《毒品案件执法办案操作实务指南》编制工作、制作全省精品案例课件《“铁证据”拿下“零口供”》和案件办理类课程《涉毒案件办理实务探讨》,把禁毒业务培训、禁毒宣传、禁毒教育作为发力点,让禁毒意识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徐阳晨

    今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健康人生绿色无毒”。山东省滨州市公安局滨城分局禁毒大队副大队长、禁毒讲师王晓静在接受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讲述了“如何上好一堂禁毒教育课”的心路历程。

    她在PPT上展示出滨城区禁毒办打掉的两个制毒工厂照片,工厂内堆积了很多化学物品,“这些大家在学校的实验室都见过,但其实也是制毒的原料或配剂,反应釜、离心机等常见的工业设备,也是制毒机器。”听了王晓静的话,现场师生正襟危坐,陷入沉思。

    王晓静告诉记者,一场生动的、入心入脑的禁毒教育课,要将“识毒、防毒、拒毒”的知识,以孩子们最熟知的方式告诉他们。

    将一线禁毒经验带上课堂

    王晓静之所以成为山东省滨城区“明星”禁毒讲师,与她的一线禁毒经验戚戚相关。她曾临危受命,远赴云南边境执行货车缉查任务。她从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开始学习、请教、钻研。2018年,她主动请缨,化装成一名吸毒成瘾者,引出毒贩,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5人,吸毒人员16人,缴获毒品400余克。

    禁毒8年,王晓静屡获战功,取得了亮眼的缉毒成绩。但她也深知,毒品危害之大,影响之深远,要从根源上铲除,不仅在“禁”,更在“防”,防高危人群、防低龄化渗透、防新型毒品泛滥。她先后参加《毒品案件执法办案操作实务指南》编制工作、制作全省精品案例课件《“铁证据”拿下“零口供”》和案件办理类课程《涉毒案件办理实务探讨》,把禁毒业务培训、禁毒宣传、禁毒教育作为发力点。

    2015年,滨城区禁毒办联系中小学进行禁毒知识普及。从此,三尺讲台成为王晓静的第二战场,凭借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她与老师、家长交流沟通,按照《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的要求,着力将“禁毒知识与法律准则、社会实践、禁毒意识”等多维度知识框架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呈现。

    打开“全景式”禁毒教育模式

    “第一次宣教,我们通过漫画展、毒品仿制品观摩等方式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孩子们很感兴趣,对禁毒产生了求知欲。”王晓静认为,在教育的方式上,应因材施教。在幼儿园,她会以“白雪公主不能吃毒苹果”的故事,比喻毒品的危险性;而在大学课堂上,结合数据、网络资讯,剖析毒品危害及发展形势,会增加学生们的学习认同、遵守意识。

    王晓静认为,随着网络讯息的发达,青少年可以从很多渠道获取毒品信息,但如果缺乏正确的辨别能力,很可能因为“好奇心过强”而误入歧途。“禁毒教育就是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指引孩子们正确认识毒品,消除认识误区,增强对毒品的警惕性。”

    “一次云课堂的录播,有将近3万的学生收看,我们还有直播、校园转播、小视频等形式,这比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好。”王晓静解释,一次线下课程40分钟,但可能超过一个小时还不能结束,因为孩子们课后提问踊跃,想请她解答各种有关禁毒知识的疑问,线上教学通过留言、弹窗等方式,互动更为便捷。

    加强警示教育 防控新型毒品风险

    “相较于毒品,笑气等危险化学品离青少年更近。”王晓静介绍,近年来,吸食笑气在青少年群体中呈高发态势。

    2020年,山东省公安机关开展了“笑气”专项整治活动。“在课堂上,我会将笑气单独列出来,针对校园环境的特点,列举出可能接触到的笑气危险源,尤其是要强调吸食笑气的危害不亚于毒品。”王晓静说。

    另外,所谓的聪明药(莫达非尼、专注达、利他林)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滥用也是王晓静特别关注的问题。“有些家长让孩子服用国家严管的精神药物,这些药物在短时间内会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但成瘾性大、耐受性和副作用强,极有可能抑制或损坏青少年的大脑神经发育。”为此,王晓静和同事们编写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说明药物危害,倡议“禁毒十不要”,并呼吁家长与学生共同签字,承诺学习。

    “这些年,我们联合妇联组织和教育部门,陆续开展‘禁毒宣传进我家’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家长能够增强毒品防范意识,通过事前预防,减少青少年吸毒概率,带动青年一代从小树立拒毒、防毒的意识。”王晓静说。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