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创·创业创新 PDF版下载

版面: 创·创业创新

返乡创业,她改变家乡蜡梅的传统种植模式,开发文创产品,构建销售产业链,逐步探索出一条以蜡梅产业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助推家乡做大做强“中国蜡梅之乡”金字招牌。

邓纪会:让蜡梅开在寻常百姓家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任然

    ■ 乐丁

    “缟衣仙子变新装,浅染春前一样黄。不肯皎然争腊雪,只将孤艳付幽香。”“85后”邓纪会,土生土长于“中国蜡梅之乡”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静观镇蜡梅种植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全镇蜡梅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是中国三大蜡梅产区之一,其中以素心蜡梅最为出名,花姿优美,花香浓郁。邓纪会打造了128亩的蜡梅基地,培育品种达62个,蜡梅枝条累计销出100余万支,年产值达到320余万元,让静观的蜡梅香飘全国,她也被当地花农称为“蜡梅仙子”。

    将家乡的蜡梅推向全国

    邓纪会大学毕业后,做过花商,创办过花艺培训学校。2016年,她在广州进行蜡梅花主题花艺表演时,现场不少人觉得蜡梅漂亮,但大家却叫不出花名,不知道产自哪里。表演结束后,有观众来询问蜡梅的购买方式,邓纪会感到既失落又骄傲。

    蜡梅对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只有在冬季气温5~15摄氏度的地区才能盛开。更南或更北的区域,要么不开花,要么不能露天种植,再加上川渝一直有种植蜡梅的传统,于是蜡梅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冬季花卉。

    “把家乡的蜡梅切花推向全国”,邓纪会萌发了这个念头。于是,她深入各个蜡梅园了解静观蜡梅的特色,探寻打开销路的方法。她还受外地花商朋友的委托,免费帮忙代购蜡梅。

    提升品质走专业化道路

    2018年,从繁华都市正式返乡创业的邓纪会发现,受地域等因素限制,静观蜡梅过去都是靠花农肩挑背扛沿街售卖,销路一直局限于方圆百里内,价格自然很便宜。蜡梅卖不起价,还只有冬天才有收入,不少村民陆陆续续将种植的蜡梅树砍掉当柴烧。

    “花贱伤农,要想保住一代代传下来的蜡梅园,只有让蜡梅变得更值钱。”邓纪会挨家挨户找花农商洽,主动提高收购价。她发现收购来的蜡梅质量参差不齐。为了提升品质走专业化道路,邓纪会创办重庆丽庭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市场+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科普+赋闲”新模式,带动农户种蜡梅。她邀请西南大学的农林学专家和当地有丰富蜡梅种植经验的“土专家”,指导花农把蜡梅种得更好。她定期召集花农进行指导,针对切花的数量、粗细、长短等品质按ABC等级进行分级。她还为农户提供蜡梅及其他花材的优质品种,帮花农低价购买农资,对产品进行兜底收购。花农剪花时,邓纪会还会派自己的工人来协助捆扎。

    自从邓纪会返乡收购蜡梅,一束蜡梅的收购价从以前的6元左右提升到12元左右。如今,在邓纪会的带动下,当地村民规模种植蜡梅5000余亩,户均年收入4万余元。花农的荷包更鼓了。

    蜡梅产业引领乡村振兴

    为构建蜡梅销售产业链,邓纪会在供应端签约50余家花农、合作上百家花农,在销售端打通全国蜡梅铺货渠道,最多的一天能发货上千把,少的也有几百把。

    每到隆冬时节,一束束蜡梅装箱打包后,大部分通过航运,发往北京、上海、广东等全国各地鲜花批发市场,小部分做成创意蜡梅产品,零售给蜡梅爱好者。除此以外,邓纪会还打开了线上花店、小程序、抖音小店、直播带货等网上销售渠道,让蜡梅的购买触手可及。

    “要让蜡梅不仅仅是枝头上的观赏物,还要让它成为生活必备品,让蜡梅飞入寻常百姓家。”作为北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静观插花艺术”的传承人,邓纪会不断寻求新的突破。蜡梅开花时节,恰逢元旦、春节期间,她瞄准“两节”的礼品市场,通过花艺加工、包装设计,突出文化底蕴和情怀,把以前卖几元一把的蜡梅花卖到了20元~50元,开发的蜡梅礼品盒甚至卖到200元一盒,让蜡梅有了更高的身价。为提升蜡梅附加值,她先后开发了蜡梅切花、切花礼盒、花茶、蜡梅树、蜡梅盆景、蜡梅种苗等特色产品以及永生花、手机壳、香囊、首饰等文创产品。

    为了提升蜡梅知名度,邓纪会创立并承办了四届“静观杯”中国传统插花大赛。同时,结合素心蜡梅博览园、素心蜡梅博物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展览、讲座、科普推广等文旅商业服务活动,她逐步探索出一条以蜡梅产业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将农业产业上升为具有文化、美学、教育等功能的服务产业,实现了价值链延伸,助推家乡做大做强“中国蜡梅之乡”“中国花木之乡”金字招牌。

    作为巾帼新农人的代表,邓纪会曾获2020年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大赛总决赛三等奖,入选2021年第五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推荐名单、在2022年第四届“嘉陵创客”创业创新大赛决赛中获一等奖……

    接下来,邓纪会计划招募年轻村民做花艺师,开设更多蜡梅工坊,培育一批致富带头人。面向社会开展花艺沙龙和插花培训,培养潜在购买客户。栽种层次更丰富的观赏性树木,实现春有桃李,夏有荷,秋有红叶,冬有梅的乡村美景。研发纯露、精油、面膜等日用化妆品,让蜡梅既可看又好用。开展研学服务、开办民宿,丰富蜡梅“三产”内容,让村民收入更加稳定。“新一代年轻人不愿意做农业,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蜡梅成为一代代人的致富方式,成为一代代人对家最亲切、最美好的回忆。”谈到静观蜡梅的未来,邓纪会充满了信心。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